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田间生物学、生态学观测和室内生理生化测试相结合的综合分析法,以24年生金冠(Golden Delicious)苹果树为试材,对大冠疏散分层形和小冠疏散分层形两种树形冠内的光照分布及其对枝叶空间分布、果实品质指标的影响等进行了较全面系统的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光强分布:疏散分层形的光分布呈现自下而上、由内到外逐渐增加的规律。大小冠型的树冠顼部、外围差异不显著,而内膛、中部及下层、中层的光强差异显著。小冠树形内膛、中部的相对光照强度比例大;2种树形的内膛光照强度分别为12023lx(大冠)、29798lx(小冠),折算成光照率依次为18.83%、46.66%;而中部的光照强度为29929lx(大冠)、37007lx(小冠),光照率依次为45.86%、57.94%。因此,小冠疏散分层形的光分布均匀一致。2.光质的分布规律为:200.25-352.03nm及713.64-1062.42nm范围内,内膛<中部<外围。200.25-380.7nm,上层>中层>下层。892.8-1062nm范围内,下层>中层>上层。两种树形光质分布的不同之处:(1)水平方向存在差异的是352.49-713.2nm:小冠树形中,352.49-396.38nm范围,内膛与中部的辐射值接近,外围辐射量最高;396.84-600.75nm,外围>内膛>中部;601.2-691.11nm,外围>中部>内膛;691.56-713.2nm,外围与中部差异小,内膛辐射量低。大冠树形中,352.49-713.2nm范围,内膛<中部<外围。(2)垂直方向上,小冠树形中,200-380.7nm范围内,上层与中层的辐射值接近;381.17-840.05nm,中层与下层的辐射量差异小。大冠树形中,381.17-502.47nm及655.19-688.9nm范围内,上层>下层>中层。综合分析比较得出,200-1100nm范围内,除树冠外围外,小冠树形的太阳辐射量明显高于大冠。3.枝叶空间分布:中部枝量最高,外围与内膛枝量相对较低,以中、短枝结果为主。超长结果枝主要分布于树冠外围。小冠树形的结果枝率(22.01%)高于大冠(17.19%),落果枝率(2.01%)低于大冠(6.18%)。两种树形枝类组成存在差异的是树冠内膛营养枝,叶丛枝以小冠(31.39%)明显高于大冠(25.64%)。4.不同树形间,果实和叶片所接受的太阳辐射均表现为由上到下依次减弱,由内到外依次增强。但树冠内膛、中部及下层的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均存在极显著差异;而树冠外围、上层仅PAR及少量UV-B存在显著差异。此外,叶片所接受的太阳辐射强于果实。5.不同树形,果实品质指标以内膛、中部、下层存在显著差异,主要是总糖、维生素C、花青素、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均以小冠>大冠。而树冠外围和上层的果实品质指标差异性小,仅叶绿素存在显著差异。果实中的总糖(F=8.2856*)、叶绿素(F=10.2749*)在树形间的差异达显著水平,总糖含量(F=7.2153*)、花青素含量(F=18.988**)在树冠部位间达显著水平。小冠树形的平均单果重(150~180g)明显高于大冠(125~160g);而可溶性固形物、蛋白质含量差异不显著。综合考虑,小冠树形明显提高了树冠内膛、下层的果实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