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基础设施建设PPP模式的风险管理研究 ——以G204改建工程为例

来源 :山东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Kimyuey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对交通基础设施的需求也越来越多,但如此大规模的建设一定需要巨大的财力支撑,这势必会加重政府的财政负担。为解决资金短缺的问题,我国政府开始大力推进PPP模式的应用,PPP模式能够充分利用民间资本,促使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进度。但一些项目缺乏对PPP项目风险的识别和评价,急于盲目建设,在建设过程中,由于交通基础设施PPP项目建设周期长、投资金额大、回报率低等各种不确定风险因素,使项目因各种风险导致失败,增加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因此在建设过程中如何确保各方利益的前提下,准确识别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PPP项目中的风险,并进行有效评价,合理分摊各方风险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本文在上述背景下,采用检查表-RBS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博弈分析法、案例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开展以下研究:本论文包括六章,第一章是绪论,首先提出了论文研究背景及意义,又介绍了国内外文献综述,研究内容和方法,最后介绍了本论文的技术路线与研究创新。第二章是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先介绍了PPP模式的概念及运作流程,又提出了交通基础设施的概念和发展现状,最后阐述本文的四大理论基础。第三章是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PPP模式存在的问题及风险管理流程,首先提出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PPP模式存在的问题,又介绍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PPP模式风险管理流程。第四章是G204改建工程PPP模式的的风险管理研究,首先介绍G204改建工程PPP项目概况,然后对G204改建工程PPP模式从风险识别、风险评价、风险分担三个方面进行详细分析计算。第五章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PPP模式的风险防控对策。分别从政府部门、社会机构、金融机构三个方面提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PPP模式的风险防控对策。第六章是本文的研究结论与展望。基于上述研究,得出下述三个结论:(1)交通基础设施建设PPP模式风险管理主要分为风险识别、风险评价、风险分担三个流程;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PPP项目中主要问题是PPP政策法律体系尚不健全、政府角色定位错误、融资结构单一,难度大、市场监管机制不完善、PPP项目收益低,补偿机制不完善、项目风险分担机制不完善等问题。(2)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PPP项目进行风险识别,将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PPP模式的风险清单分为8个一级指标和33个二级指标;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G204改建工程PPP项目进行评价,该PPP项目整体风险隶属度为中级风险;运用博弈模型求解每种共担风险的名义和实际风险分担比例,总结出政府机构承担的风险比例都大于私人机构的结论。(3)交通基础设施建设PPP模式的风险防控对策要多管齐下,加强各方面的风险管理。在政府部门方面,提出要提高政府公信力和决策水平,完善PPP融资模式的法律体系建设,建立严格的监管机制,提供财政保障的风险防控对策;在社会机构方面,提出应该建立合理的利益共享和风险分担机制,增强企业机构的风险防范意识,充分做好项目可行性研究,多途径引进和培养风险管理专业人才;在金融机构方面,提出的风险防控对策分别是拓宽融资渠道,完善资金保障和加强PPP融资模式的监管。本论文的研究创新点主要包括以下三点:(1)在风险识别方面,打破以前采用专家访问验证的方法,用风险检查表-RBS法全面准确的识别出我国交通基础设施PPP项目的风险清单。(2)在风险评价方面,打破以往单一采用层次分析法进行风险评价的形式,本文将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数学评价法结合起来。(3)在风险分担方面,打破以往采用定性研究的方法,用动态博弈模型去求出需要共担的风险在政府机构和社会机构之间的具体分担比例。
其他文献
在我国“一带一路”政策驱动下,国有企业开始更多地参与境外投资活动。国有企业境外投资具有政策扶持多、投资规模大、竞争能力强的优势,但也存在着投资专业性差、风险管理体系缺失等不足。研究国有企业境外投资项目所面临的风险,提出应对风险的对策,为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具有重要意义。首先,研究了国有企业境外投资项目风险的定义和分类,以G公司孟加拉高速公路项目为案例,对境外投资项目风险按实施阶段进行了识别和评估。
随着“走出去”战略的深化发展,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规模不断扩大,于2015年开始成为资本净输出国,预计在未来对外直接投资额也将保持良好势头。因此,对于中国OFDI理论和影响因素研究一直是学术界十分关注的热点问题。近年来,随着营商环境的概念被越来越多人所熟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营商环境对于OFDI的影响。“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日益重视与沿线国家合作,中国对沿线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不断增加,沿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科学技术在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起着越发重要的作用。在这一背景下,兴建高新技术开发区成为了一股涌动的潮流,成为推动高新技术及其实现产业化发展,提升国家及地区竞争力的一种战略选择。高新区是科技的集聚地,也是创新的孵化器。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新区作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核心载体,必须加速构建以创新为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与发展模式,
机场货站在航空货物运输环节具有重要的功能和作用。相关数据显示,货物地面处理所消耗的时间占据整个航空货物运输时间的90%。因此对于整个航空运输业务来讲,如何提高机场货站的操作效率成为至关重要的环节。在我国大陆地区,除少数的大型枢纽机场在航空货物运输中采用先进的设备设施和规模上的全货机开展航空货物运输之外,其余的干线机场或者是支线机场在货物运输中大部分采用的是客机腹舱载货。因此在航空运输需求不断增长的
中日韩三国作为东亚地区的重要经济体,在诸多领域开展了密切合作。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科技被更多的国家上升到重要的战略地位。2020年,是中日韩科技创新合作年,中日韩三国于技术领域的创新合作有利于东亚地区科技水平的提升,推进该区域产业结构升级进程。在这个大背景下,探求中日韩高技术产业合作的体系构建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针对中日韩高技术产业合作模式的相关研究和理论基础进行了梳理总结,并对中日韩三国总
科技创新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推动力,对于国家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为了促进企业科技创新,提升我国创新水平,2008年国家税务总局、财政部和科技部颁布了《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并于2016年对该办法进行了大幅度修订,新旧办法都对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资格的公司给予税收等多方面的科技创新激励优惠政策。这一激励政策的实施也获得学术界的极大关注,学术界在研究高新技术企业资格认定的影响时,多数研究聚焦于当企
中欧班列是中国开往欧洲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国际联运班列,中欧班列的开通是“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加强与沿线国家互联互通的重要举措,是推进“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重要抓手,是“设施联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欧班列的开通改变了以往单纯依靠航海运输的出口方式,极大地提高了出口的便利化水平和经营效率,为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提供了有力条件。自2011年首趟班列“渝新欧”班列开通运行后,许多城市也紧随其后开
随着全球现代物流时代的到来,运输技术愈发成熟,船舶大型化对港口自然条件和设备要求的不断提高。但目前部分港口基础设施建设不足,港口对技术的利用与创新程度不高,港口物流信息化水平较低等问题依然存在,限制了港口物流的发展和港口物流效率的提高。因此,研究港口物流效率,对港口的高质量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意义。本文首先介绍了日照港港口发展现状,发现日照港的港口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在不断提升,同时日照港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加快发展世界顶流的海洋港口,健全现代海洋贸易体系,营造绿色可持续的海洋生态环境,为海洋强国建设做出贡献。”在新发展格局背景下,日照港作为“一带一路”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的主要节点和海上合作重要战略支点,应“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成为经略海洋的重要支撑和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引擎。随着我国内需潜力不断释放,国内大循环活力日益强劲,日照港应聚焦“东西双向互济、陆海内外联动”,构建内
国际贸易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海运是对外贸易的主要运输手段,作为陆上与海上的中转站,港口物流在海洋运输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党的十九大提出中国经济已经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在此背景下,作为对区域经济有着重要影响的港口物流的发展也应当积极向高质量发展靠拢,目前,港口物流的发展已由原来的提供装卸、运输、仓储等服务转型为提供更为广泛的新型港口物流服务。研究影响港口物流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及其影响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