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河流域上游传统村落景观组成及特征研究

来源 :北京林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3514643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村落由聚居区与山水林田等要素共同组成,形成时期较早且拥有丰富的文化与自然资源。传统村落景观是人地长期互动的结晶,具有重要的价值及保护意义。饶河流域上游区域传统村落分布广而密,区域江南丘陵地貌特征明显,受徽州文化与赣鄱文化的共同影响,村落内涵丰富,地域特征明显。本文以此区域为研究对象,从风景园林视角出发,通过文献研究,实地调研、图示分析及对比总结等方法对村落的形成、景观构成及营建模式进行具体分析,探究该地区村落景观地域特征及传统的人工干预自然的方式,拓展村落景观的内容研究,为当地传统村落本土化发展与保护提供理论基础与参考依据。文章首先从自然资源、社会历史及观念文化三个方面阐述了饶河流域上游区域村落形成的背景。其次,选取区域传统村落样本,以高岭村、绕南村、延村、篁岭村、李坑村五个典型村落的实地踏勘成果进行景观要素构成总结以及营建方式分析。之后,对研究范围内涵盖的所有传统村落进景观特征进行以下方面的总结,包括:流域及村域尺度层面的山水关系与村落选址、渗透性林地景观的形态与分布、多样化农业景观的形态与模式;以及村域尺度层面的向心模式的村落布局方式、防水与防火的街巷组织关系、地域性的瓷业景观单元、多层次的绿化配植模式、建筑基本特征营建及文化意境景观等。通过对饶河流域上游村落景观营建的研究,文章进而对传统村落景观特征要素的关联性进行总结,得出流域背景下村落与山、水、林、田之间的景观格局共性特征及类型模式;村域背景下,环境资源、生产方式、村落形态三者之间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景观分异,包括环境资源影响下的生产景观形态差异以及村落选址影响下的内部景观结构差异等。文章最后对饶河流域上游的传统村落价值进行了总结,并对传统村落现状发展所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进而提出对村落保护与发展的思考。
其他文献
美国儿童福利研究的分析是洞察美国现实儿童福利发展的一个视角。本文选取了美国儿童福利领域中的《儿童福利》期刊作为内容分析样本文献的来源,以该期刊2002—2011年这十年间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建筑能耗和碳排放也快速增长,本文提出一种耦合太阳能的空心通风内墙(hollow-ventilated interior wall,简称HVIW)系统为高寒地区普通居住建筑进行供暖,通过建筑自身内围护结构的蓄放热特性,来提升夜间室内的舒适性。论文首先对HVIW系统各部件的传热过程进行理论分析,得到空腔内循环热空气与内墙内壁面间的换热系数、换热量、内墙外壁面
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飞速发展,工程项目管理变得越来越重要,工程造价也成为了最为整个项目中最重要的部分。现代社会对工程造价有了更高的要求,除了要对工程进行费用的预算之
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因而,识字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小学语文教学水平的高下。但是,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教学理念的更新换代,传统识
自从石墨烯被首次制备以来,二维材料领域成了科学界和产业界的研究焦点。与体材料不同,二维材料在电学、力学、光学等多个方面都表现出优越的性能。除石墨烯之外,基于过渡金属、碳族元素、硫族元素的二维材料也相继被开发出来并表现出优异的性能。其中,过渡金属硫族化合物(TMDs)在近年来凭借其优越的性能引起了学者们广泛的关注。与石墨烯的零带隙结构有所不同,TMDs体材料具有间接带隙,而当厚度减小至单层时,间接带
在不同的林地营造杉木马尾松纯林、混交林试验,经过13a的经营管理,对不同的林地林木生长量、生物量、土壤理化性质等进行分析对比。结果显示:不同林地13a生的杉木马尾松混交林
2012年煤炭企业结束了"黄金十年",煤炭产能严重过剩、煤价持续走低、全行业普遍亏损,加之受国际原油持续下跌影响煤化工产品价格更是断崖式下滑,这对于纵向产业链延伸的煤炭
目的对临床检验流程的优化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的优化对策。方法对国内医院的临床检验流程优化现状相关资料进行整理和归纳,以分析其存在的不足,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有效
类水滑石复合薄膜是一种优良的功能材料,同时具备了LDHs主体和插层客体的许多优点,因此将具有光活性的有机分子和LDHs进行插层组装,得到的复合薄膜能够应用于传感器、光电二
针对目前水环境承载力概念及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构建了流域水环境承载力概念模型,根据评价指标筛选原则,建立了南四湖流域水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包括水环境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