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40年,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多层次、全方位参与到全球化进程中,中国正以更加积极、更加包容的态度深度参与全球事务的管理中。从改革开放进入深水区的国内背景和全球化进一步深化的国际环境来看,“走出去”是官方应有之义,中国需要不断吸引异质文化的靠近,输出我国文化软实力。当此之时,汉英翻译凸显出了强大的时代需求。而相比于蓬勃发展的民间文化交流如影视、书稿、音乐等,政府公文具有更强的严肃性和正统性。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官方交流和商务往来更为密切,政府工作报告作为中外官方交流的重要窗口,其翻译需求日益扩大,翻译标准日益提高。本文选取《2018年海门市政府工作报告》作为翻译项目,主要原因有三:首先,得体恰当的政府工作报告翻译是定位官方形象的重要材料,对官方信息交流的对等性、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其次,从文体上看,《2018年海门市政府工作报告》属于政论文文本,有极强的政治敏感性,其中包含大量中国特色词汇、俗语,涵盖了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民生等众多领域,具有极强的综合性;表达方式和行文结构也有较强的文本特点,比如多用四字成语、平行和重复结构,对译文要求较高。第三,笔者长期从事公文写作,对该类文本的翻译具有较强的兴趣,希望能借此机会对这一领域的文本翻译方法和翻译策略略作探索。本论文旨在汉英翻译过程中分析政府工作报告的特点,初步总结该类文本中译英的翻译方法。第一章,作者介绍了探索政府工作报告翻译的背景,概述了翻译实践目的和意义。第二章,作者具体描述了翻译过程。在此过程中,作者就政府工作报告的语言特点、文化特点进行了分类和概述,分别从词汇、句子、文本角度分析了报告的语言特点,从政治术语和习语方面浅析了文化特点,并就此提出了一定的翻译思考。此外,在翻译过程中,作者针对遇到的主要困难——即文本的严肃性、主体的多元性及材料的政治性提出了思考。第三章,作者对纽马克文本类型理论,及基于此提出的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理论进行了简述,并对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进行对比,提出政府工作报告是信息类文本,但在翻译中应同时兼顾其表意性和号召性。第四章,作者基于翻译理论提出了政府工作报告翻译应遵循的原则:准确、自然、一致、简洁,并就翻译原则从词汇、句子、文本角度,具体提出了政府工作报告的翻译方法。作者通过以上研究,针对政府工作报告英译时遇到的语言和文化特点的具体问题,总结经验供他人借鉴,并指导作者今后的翻译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