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为了解决汽车普及带来的道路拥堵、交通事故以及环境污染等问题,汽车电动化、智能化成为了重要发展趋势。分布式驱动作为电动汽车主流驱动形式之一,具备优良性能,并且与汽车智能化系统有良好的兼容性。目前智能汽车运动控制的研究多集中于常规工况的控制器设计,而在极限、复杂工况下的控制性能仍有待提高。因此,本文对分布式驱动智能电动汽车在极限工况下的运动控制展开研究。首先设计了轨迹跟踪控制器,并利用四轮独立驱动的优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解决汽车普及带来的道路拥堵、交通事故以及环境污染等问题,汽车电动化、智能化成为了重要发展趋势。分布式驱动作为电动汽车主流驱动形式之一,具备优良性能,并且与汽车智能化系统有良好的兼容性。目前智能汽车运动控制的研究多集中于常规工况的控制器设计,而在极限、复杂工况下的控制性能仍有待提高。因此,本文对分布式驱动智能电动汽车在极限工况下的运动控制展开研究。首先设计了轨迹跟踪控制器,并利用四轮独立驱动的优势附加设计横摆稳定控制器,形成了集轨迹跟踪能力和稳定性于一体的车辆控制系统。通过极限工况下的离线仿真和实时验证,表明了控制器具有良好的可靠性和实时性。论文主要研究内容为:(1)根据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动力学特性,分别建立了七自由度整车动力学模型、车轮模型、轮胎模型以及电机模型。然后基于国标测试工况进行模型对比仿真,验证了模型具备良好的有效性和精确度。(2)针对智能汽车轨迹跟踪控制问题,分别设计了横向和纵向控制器。首先应用多约束线性时变模型预测控制策略于横向控制器,基于车辆模型和非线性轮胎模型提出了面向极限工况下控制的理论模型,基于此模型构建预测方程,进行约束优化问题设计和求解,然后应用粒子群算法优化选取MPC控制器参数。另外基于PI方法设计纵向控制器,计算需求纵向力。最终实现了极限工况下智能车辆良好的轨迹跟踪效果。(3)针对极限工况车辆失稳问题,设计了横摆稳定分层控制器,包括顶层横摆力矩控制和底层转矩优化分配。首先基于控制变量偏差设计滑模控制器计算需求横摆力矩,提出了变论域模糊控制方法改进控制器,削弱滑模系统抖振。然后根据车辆需求纵向力和附加横摆力矩设计了基于轮胎附着利用率最小的转矩优化分配控制器,求解各车轮纵向力并转换为电机转矩。有效地保证了车辆在极限工况下具备良好的驱动能力和横摆稳定性。(4)设计了双闭环分层控制器并对其进行性能验证。首先在不同附着条件的双移线工况下进行离线仿真,结果表明控制算法具备良好轨迹跟踪能力和稳定性。然后利用d SPACE快速控制原型和Car Sim虚拟车辆系统设计实时验证平台,进行极限工况性能验证。通过对比离线仿真与实时验证的效果,证明了控制算法具有良好的可靠性和实时性,从而验证了本文设计内容能够在极限工况下显著提升运动控制性能。
其他文献
当今世界自然资源紧张,海洋资源尚未得到全面开发,潜水器是探测海洋资源的核心装备。耐压壳是潜水器的主要组成部分,耐压壳的承载能力直接决定潜水器系统的承载能力和安全性,由于制造耐压壳的材料不可避免地存在缺陷,耐压壳在海洋中交变载荷的作用下容易发生疲劳破坏,为了保障潜水器结构安全,研究其耐压壳结构含裂纹时的承载能力尤为重要。本文基于线弹性断裂力学理论,采用数值仿真的方法,针对钛合金潜器耐压结构局部模型,
随着当前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自动驾驶技术已成为汽车行业的研究热点,对于提高交通安全、增加社会和经济效益都具有重要意义。在多智能体交互的复杂道路交通场景中,做出合理拟人化的决策是保证自动驾驶技术安全性和有效性的重要前提,而对于多智能体交互轨迹的预测是决定智能车决策合理性的关键。本文针对复杂道路交通场景,基于State-Anchor(状态-锚)和Anchor-Free(无锚)的建模思想,分别对机动
蜂窝夹层结构具有质量轻、高比刚度、比强度、隔振性好等特点,已经成为节能减排的重要研究对象。但是,近年来的很多研究都是针对平面蜂窝夹层结构,而对于曲面结构的相关研究较少。本文针对六角形双曲面蜂窝夹芯的力学性能进行了分析,得到了双曲面蜂窝芯的等效弹性参数,将该等效公式与碳纤维-芳纶纸(Nomex)蜂窝夹层结构的汽车发动机罩结构设计相结合,并对夹层结构发动机罩进行了相关结构性能的研究。论文主要内容如下:
近些年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推动和5G功能的广泛应用,智能汽车取得了很快的发展。负责理解汽车周围环境的环境感知模块是智能汽车系统中非常关键的一环,高精度的环境感知模块为智能汽车提供了安全的保障。多目标检测及跟踪算法是环境感知模块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目前存在计算量较高,无法在嵌入式平台上实时运行的问题。因此,本文基于轻量级网络的设计原则,对多目标检测及跟踪算法进行改进,并最终在嵌入式平台NVIDIA Je
拖挂式房车由于其灵活性与价格优势,在旅居车市场的占比持续增大。但拖挂式房车的牵引方式,导致房车在行驶时易因各种因素发生侧翻。由于车厢封闭,车内安全措施不足,整车质量较大,侧翻导致的后果比普通汽车更加严重。因此,拖挂式房车的侧翻安全性能日益为行业所关注。在拖挂式房车结构强度方面,国内外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等不够完善。同时,作为一种小批量、多品种的产品,由于设计周期和研发投入的限制,针对拖挂式房车结
车身零部件复杂曲面模型的建立过程充满了挑战,在模型建立完成后,几何与设计参数发生变更后的稳定性不足,则成为另一个更为棘手的问题,而解决这些问题的代价就是浩繁的手工过程。基于二次开发的自动化程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效率问题,但在能力和适用性上又显著低于手工过程。汽车行业的竞争前所未有的激烈,车身设计开发周期一再缩短,上述问题已经成为车身开发效率提升过程中的最主要障碍,亟待解决。复杂性、多样性、不确定
材料的失效损伤和结构的破坏等问题是汽车工业界面对的重要难题之一。有限元方法(FEM)基于连续介质力学理论,要求位移场连续,难以处理非连续性问题。等几何分析(IGA)实现了CAD与CAE的统一,具有几何精确、精度高、收敛快等优点。由于等几何分析也是基于连续介质力学,同样不能有效解决裂纹扩展问题。扩展有限元(XFEM)和扩展等几何(XIGA)方法通过在传统有限元和等几何分析的逼近函数中加入附加函数来描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中国制造业迎来了全新的产业升级,其中工业机器人取代人工是制造业转型的关键一步。但在机器人加工过程中仍主要采用传统繁琐的人工示教确定机器人的位置和姿态,而使用视觉系统识别机器人的加工位置和姿态是突破人工示教无法处理的复杂加工路径及工具姿态的有效途径。为此,本文直接基于机器人视觉测量获取的点云数据,解决机器人焊接轨迹识别和磨削工具姿态规划两个工程问题,其中机器人焊接轨迹识别的任务是
在《中国制造2025》的背景之下,3D打印作为目前研究热点之一,尤其是FDM打印在纤维增强复合材料零件成型方面具有较大优势。负泊松比蜂窝因其吸能性强、抗冲击、抗震等优点,在汽车及其他领域有较多的应用,但其变形具有单向不可恢复性,不可反复利用。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将重点研究负泊松比蜂窝的压缩性能,并对结构进行改进以实现吸能抗冲击以及回弹自锁可控的目的,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通过拉伸试验测试研究了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