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职业教育的发展体现了一个国家的工业发展程度,也是一个国家教育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中职院校不断扩招、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社会整体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尽管就业制度改革不断深化,但是中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问题仍逐渐凸显。学生自身技能单一、缺乏必要的实习指导而人才技能要求又不断提高,这两方面的原因导致了中职学校却面临毕业生就业质量不高;同时越来越多的工业园区因缺乏匹配适当的技工资源支持,屡屡遭遇“用工荒”的双困境。如何破解“用工荒”与“就业质量低”这种双困境并存的现状是值得去研究的。首先,所要研究的对象这两种奇怪并存的现状如何?其次,这种“奇怪并存”中个人、企业、高校微观主体扮演怎样的角色?最后,除了高校、企业、个人三个微观主体的角色定位,政府作为一个宏观主体,对于破解两者之间的奇怪并存应发挥怎样的中介服务职能,最后实现一个双赢的局面?这一系列的问题思考就构成了本文的研究思路。目前,国内研究中职学校就业的文献比较少,大多集中于企业、高校、学生个人的微观层面,但立足于政府宏观层面对中职学校就业问题的研究和指导不足。 本文采用个案分析法和SWOT分析法对中职学校就业问题展开研究。研究的内容:提出选题的背景和意义,明确研究的结构和方法以及本文的创新点。对中职学校就业相关概念的界定和理论基础以及相关的文献综述。对中职学校基本职能、就业能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