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择期PCI治疗时间对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左室重构及预后的短期影响,并分析不同梗死部位、不同肌酸激酶(CK)数值对择期PCI治疗STEMI患者左室重构的短期影响,探讨错失PCI最佳治疗时间的STEMI患者择期PCI治疗能否获益。方法:选择我院因首次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 segmen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STEMI)住院并行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的患者61例。所有患者梗死相关动脉(Infarct related artery, IRA)TIMI血流0~1级。依据发病至行择期PCI的时间,分为<7天组与≥7天且<30天组,依据梗死部位分为前壁组与非前壁组,依据发病3天内CK最大值分为<1000U/L组、1000U/L~2000U/L组、>2000U/L组,分别于PCI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行心脏超声检查测定两组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室射血分数(LVEF),容积测值均用体表面积校正为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左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VESVI),通过对比<7天组与≥7天且<30天组之间及组内上述指标的情况,评估不同择期PCI时间对左室重构的短期影响,并通过对比两组3个月内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评估择期PCI不同时间对预后的短期影响。通过对比前壁组与非前壁组之间及组内上述指标的情况,评估不同梗死部位对左室重构的短期影响。通过对比发病3天内CK最大值<1000U/L组、1000U/L~2000U/L组、>2000U/L组之间及组内上述指标的情况,评估不同CK数值对左室重构的短期影响。结果:两组患者择期PCI术前基本情况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两组LVEDVI、LVESVI、LVEF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LVEDVI、LVESVI术后1个月与术前组内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LVEDVI、LVESVI术后3个月与术前以及术后1个月组比较均明显减小(P<0.05),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两组LVEF组内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在随访的3个月中,两组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情况(包括心绞痛、心力衰竭、再次心肌梗死、死亡)无明显差异(P>0.05)。梗死部位前壁组与非前壁组术前、术后1个月LVEDVI、LVESVI、LVEF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3个月LVESVI、LVEF比较也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3个月前壁组与非前壁组LVEDVI比较明显增大(P<0.05);前壁组与非前壁组LVEDVI、LVESVI术后1个月与术前组内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LVEDVI、LVESVI术后3个月与术前以及术后1个月组比较均明显减小(P<0.05),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前壁与非前壁组LVEF组内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发病3天内CK最大值<1000U/L组、1000U/L~2000U/L组、>2000U/L组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LVEDVI、LVESVI、LVEF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不同CK数值组LVEDVI、LVESVI术后1个月与术前组内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LVEDVI、LVESVI术后3个月与术前以及术后1个月组比较均明显减小(P<0.05),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不同CK数值组LVEF组内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首次急性STEMI且TIMI血流0~1级错失PCI最佳治疗时间患者<7天与≥7天且<30天行择期PCI治疗3个月对左室重构的抑制无差异,前壁梗死较非前壁梗死择期PCI术后3个月左室重构程度明显,根据发病3天内CK最大值选择PCI时间对左室重构的影响无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