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毛(绒)成衫超临界CO2染色技术研究

来源 :大连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ccessfully_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天然羊毛衫独特的保暖性和穿着舒适性,近年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面对色彩多样性的要求,某些染料和助剂不可降解,产生了严重的环境污染。相对于各种各样的环保技术而言,超临界二氧化碳染色具有很大的环保优越性。本课题针对羊毛(绒)成衫超临界CO2染色工艺展开探索,为突破超临界CO2染色技术在羊毛(绒)成衫染色工艺上的困难奠定一定的基础。本文以羊毛(绒)成衫为实验对象,选用活性分散染料(用量3%),通过加入夹带剂(用量10%)和不加夹带剂的两组对比实验,分析了夹带剂在超临界染色过程中起到了增加染料在介质体系中溶解度的作用。并通过单因素实验探讨了在超临界二氧化碳中采用不同的染色条件对羊毛(绒)成衫染色后的K/S值、色差值和织物断裂强力等性能的影响,得到适用于加入夹带剂的羊毛(绒)成衫的染色工艺为:染色温度80-100℃,染色时间40-60 min,染色压强22-24 MPa。在此工艺条件下染色后的羊毛(绒)成衫色牢度可达4-5级,匀染性可达到4级。利用活性分散蓝R染料进行了羊毛(绒)成衫超临界CO2染色实验。采用Box-Behnken Design实验设计法对影响羊毛(绒)成衫染色的因素进行优化,经回归模型方差分析后,得出羊毛(绒)成衫超临界CO2染色的最优工艺条件为:染色压力20.03 Mpa,夹带剂量15.34%,染色时间40.07 min,染色温度80.02℃。通过对成衫染色透染性及红外光谱分析可知,活性分散蓝R染料可以以超临界二氧化碳为染色媒介,并以共价键的方式固着在羊毛(绒)成衫上。染色后,羊毛(绒)成衫的耐摩擦色牢度和耐皂洗色牢度可达4~5级。针对羊毛(绒)成衫超临界CO2染色未能染得图案花纹的难题,将传统成衫艺术染色工艺融入超临界二氧化碳染色技术中,选用活性分散染料对羊毛(绒)成衫进行扎染艺术染色。利用防染和扎染相结合的方式,在外力作用下使羊毛(绒)成衫上需要防染的部分形成封闭状态,验证了羊毛(绒)成衫的超临界CO2艺术染色是可行的,为羊毛(绒)成衫的超临界二氧化碳染色奠定了基础。
其他文献
随着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大气中CO2的含量逐年增加,大量的CO2气体加速了全球气候变暖的步伐。现阶段,利用半导体光催化剂将CO2气体还原成含碳的能源材料是解决气候变暖和化石
随着社会工业化的不断加剧,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人类的生活受到影响。其中,水中六价铬与四环素的严重污染引起人们广泛关注和研究。本文以海洋生物质为原料成功制备了碳纤维,并
纳米材料和纳米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纳米薄膜在工程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目前常用的纳米薄膜制备方法,如离子束溅射沉积、磁控溅射沉积、电沉积法、化学气相沉积法、分子束外
研究背景高密度脂蛋白(HDL)是公认的可以对抗代谢综合征(Mets)的好脂蛋白。HDL脂质组成和结构的多样性决定了其功能的多效性。它具有驱动胆固醇逆向转运、抗炎、抗氧化等许多功能
近年来发展的偏振量子阱红外探测器具有热灵敏度高、均匀性好、材料生长与器件加工工艺成熟,成本适中便于规模装备,易于多色及大面阵器件的单片集成,工艺上易于实现获得对红
本报告是根据翻译硕士毕业论文要求选择了翻译实践报告形式。论文由汉英翻译实践加小论文组成。其中翻译实践部分的源语文本来自于鄞州区政府网站新闻板块的15篇新闻,共12786
快速控制原型(Rapid Control Prototyping,RCP),是指在控制系统研制的初始阶段,将计算机硬件平台与被控对象实物,用对应的输入/接口相连接,以实时仿真计算机模仿真实的产品控
近年来我国水资源短缺、水资源时空上分布不均匀以及水量布局与当地建设发展不吻合等多种供需问题日益严峻,为了解决这一系列问题,我国许多大型的调水工程以及河库水系连通系
耙吸挖泥船广泛应用于港航疏浚和围海造田等工程,但在施工时船尾往往会形成显著的溢流扩散,对周边水域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在泥沙混合液进入溢流筒的过程中,大量空气由于压
微流体驱动领域中,由于声表面波工艺成熟、生物相容性好、驱动力可控及便于集成,能够快速的驱动微流体完成输送、聚集、混合、喷射、雾化等响应,因此成为生化反应、生物传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