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府广序》研究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uick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代朱嘉徵《乐府广序》是中国历代乐府学研究中的代表性论著,对乐府诗研究有重要价值。该书全面收录汉魏乐府诗,旨归《诗经》,“风、雅、颂三分乐府”,且多以汉儒解经之法解读乐府诗,对乐府诗的曲题名称、本事、本义及历史背景等考订详尽,是乐府诗经学化的重要表征。萧涤非《汉魏六朝乐府文学史》、黄节《汉魏乐府风笺》、余冠英《乐府诗选》、王运熙《乐府诗述论》等近代乐府诗研究著作多征引其说,是对该书价值的充分肯定。  本文在梳理朱嘉徵《乐府广序》一书基本情况的前提下,对其“风、雅、颂三分乐府”的分类标准和注释情况进行深入探讨,揭示《乐府广序》一书所反映出的乐府学观念。  第一章探讨朱嘉徵《乐府广序》的编纂情况。《乐府广序》是清代的乐府学研究专书,是清人选录汉魏乐府诗的代表之作。该书以《乐府诗集》为参照,选录汉魏乐府345首。本章对《乐府广序》收录的曲题和曲辞情况进行梳理,并对朱嘉徵生平进行考证。  第二章探讨朱嘉徵《乐府广序》的分类标准。本章梳理“风、雅、颂三分乐府”分类方式的起源与发展,并结合《乐府广序》分类实践,进一步辨析朱氏“风、雅、颂三分乐府”方式对前代乐府分类方式的继承与发展,同时对《乐府广序》分类方式存在的疏漏处进行补正。  第三章探讨朱嘉徵《乐府广序》的注释特点。首先,《乐府广序》广征博引,多“以诗证诗”、“以史证诗”之举;其次,注重强调乐府诗的礼乐教化功用,强调“以乐府复礼”,其中包括以乐府为载体复现礼乐制度和对乐府诗中涉及的礼仪形式的介绍;最后,朱嘉徵所作《乐府广序》还具有证疑与辨误思想,注释中多“证前人所未证”、“辨前人所误论”、“树新立之观点”,进而完成对乐府诗的从经学角度的重新解读。  第四章探讨朱嘉徵《乐府广序》乐府学观念的理论内容。朱嘉徵贯通古今、通达开放的乐府理念在《乐府广序》一书中得到最为全面和系统的体现。深入研究《乐府广序》“六义、诗、乐三位一体”与“声义并重”乐府学观念,对于了解朱嘉徵其人,以至于整个清代乐府诗的研究倾向都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朱嘉徵在《乐府广序》的编纂中,旨归《诗经》,以“序”总纲,主张“声义并重”,提出其“诗乐义一体”的乐府学理论,以“题解”、“集考”、“说明”、“序曰”四部分“删正著论”,完成对作品曲题来源、本事、本义的考证与阐释。《乐府广序》也借此成为乐府诗分类及以“六诗之教”解读乐府诗,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其他文献
涉商诗的存在历史虽然漫长,但学术界对这一领域的研究却是直到上个世纪90年代才陆续开始。与其他反映社会发展的文学手段一样,涉商诗也为我们提供了极高的文史研究价值。通过对
针对生产与销售电感线圈、滤波线圈、组合线圈等的相关元器件厂家或企业,电子元器件生产全过程的质量控制十分有必要.由此,本文介绍了一种具有高度适用性的基于SPC下的电子元
唐人小说是唐代文人有意识的艺术创作,唐代文人在前代基础上用叙述之笔构筑许多哀婉欲绝的婚恋故事。明朝小说家在元末明初乱世纷扰和商品经济快速发展的双重撞击下,以新的视角
区域文化自诞生之始就与文学有着不解之缘,古今中外文学中对于区域文化的表现亦是比比皆是。江南区域文化有着崇文尚雅的传统,精致多情、柔中带刚、兼容并蓄,这些特有的文化因子
留学生文学在海外华文文学中一直是一个举足轻重的存在。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社会随着改革开放的浪潮,出国移民热潮骤然升温。新世纪以来,越来越多的华人开始以留学、访学、经商
对于电子元件生产而言,丝网印刷是其核心的技术之一,直接影响着片式电子元件的生产质量以及生产效率.基于此,本文从丝印头、定位装夹和网片间隙系统以及其他系统三方面,深入
广告隐喻是隐喻的重要应用领域,也是社会的文化传承最为鲜活的展示方式之一。广告隐喻实际上是社会符号在语言、媒介、文化、心理和时间等不同层面的整合式表达,她借助不同的媒
本文首先对云计算进行了简单的概述,接着分析了云计算在信息化建设中的实际运用情况,如电力公司信息化程度不高;运用系统有待完善.最后对于云计算的运用实践进行了简单的阐述
河南作家群中风格平实以故事性见长的周大新,是当代著名的跨军界和乡土的小说家,他不断书写、反复歌咏的是生养他的南阳盆地,经过他坚持不懈的创作努力,南阳盆地已经从单纯的地理
动态函数是了解多态的关键.而动态函数具体又是如何实现的?下面先给出一段程序,来展开对动态虚拟函数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