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爱情传奇和明爱情小说的比较研究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uaa298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唐人小说是唐代文人有意识的艺术创作,唐代文人在前代基础上用叙述之笔构筑许多哀婉欲绝的婚恋故事。明朝小说家在元末明初乱世纷扰和商品经济快速发展的双重撞击下,以新的视角审视爱情,讴歌爱情,提出在婚恋主题创作中具有历史性突破的新的爱情婚姻观念。他们通过两性关系的构筑来观察社会人生,反映对理想爱情婚姻的追求。   全文由绪论、正文、结语三部分组成:   绪论:阐释中国小说的发展及其史料价值,并对目前学界关于唐爱情传奇和明爱情小说的研究状况进行简单梳理和论述,在此基础上,指出了本文创作的目的、意义以及主要的研究方法。   正文分为四章:   第一章对唐爱情传奇和明爱情小说的创作主体及创作目的进行比较,并总结明爱情小说对唐爱情传奇的传承性。第二章分析爱情婚姻观念的转变,提出新的爱情婚姻标准,即以情为本,才情貌相统一,爱情婚姻重于门第,重于功名。第三章对不同爱情婚姻观念影响下的人物进行比较,明爱情小说中的男女青年在追求爱情时表现出更大的勇气,爱情婚姻观念有所转变。第四章总结明爱情小说的时代特征,即赞扬家庭生活中女性的觉醒、歌颂突破礼教的结合和民主、乐观的精神。   文末简单作结,总结本文的主要结论,对于本文写作中的不足之处略加概述,并对将来继续研究的方向做一描述。
其他文献
2009年初,北京大学接受捐赠,获得了一批西汉竹简。北京大学迅速组织相关力量,集合各领域专家对竹简进行整理、清点。2015年,《北京大学藏西汉竹书(壹)》、《北京大学藏西汉竹书(叁)》
词汇化和语法化是汉语语法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汉语发展的重要规律。研究“结果”的词汇化和语法化,不仅可以让我们认识到“结果”的历史演变过程,探求“结果”演变的动因和机制,从中揭示出汉语词汇化和语法化的普遍规律,以及“结果”演变成连词以后的使用特点,比如标记出人意料的功能。本文运用定量分析法,对语料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和分类整理,全面描写了“结果”的演变历程、动因和机制以及连词“结果”的特殊性。文章主要
学位
“胡人”在唐代既指我国西方、北方的少数民族,又可指外国人。唐前诗歌中对胡人的描写寥寥,但唐诗中却有着丰富多彩的胡人形象,这些胡人或执行政治使命,或参与文化交流,或进
格调论由李东阳提出,由李梦阳、何景明为领袖的前七子发扬光大,发展到王世贞所处的时代,格调理论陷入了困境。一方面,李何之争后,格调派锐气已减,李攀龙为首的后七子虽重倡格调,但格
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使社会方方面面都受到了影响。其中对语言的影响特别明显,出现了一种新语言表现形式——网络语言。语言的发展就像社会发展一样不断地变化。而且语言反映社
朝鲜战争结束后,以三八线为界,朝鲜半岛分裂成南北两部分并分别建立了政府,原来左右翼之间的对立也升级为朝韩两国之间的对立,其对立的强度和规模日渐加剧。朝鲜半岛分裂六十年以
涉商诗的存在历史虽然漫长,但学术界对这一领域的研究却是直到上个世纪90年代才陆续开始。与其他反映社会发展的文学手段一样,涉商诗也为我们提供了极高的文史研究价值。通过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