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信息学视域下广告隐喻的认知解释——基于家文化隐喻的案例研究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cu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广告隐喻是隐喻的重要应用领域,也是社会的文化传承最为鲜活的展示方式之一。广告隐喻实际上是社会符号在语言、媒介、文化、心理和时间等不同层面的整合式表达,她借助不同的媒介技术,承载着特定文化内涵,在物质时空与心理层面不断传播着、变化着。一般的隐喻理论很难涵盖广告隐喻的非语言表征部分,因而无法做出深刻解释和分析,本文对于广告隐喻的研究可以弥补隐喻理论在应用分析上的不足。   本文不探讨广告隐喻的工作机制,而是基于广告隐喻的媒介动态性、传播双向性以及信息文化性等特征,运用新兴交叉学科--社会信息学的理论与方法,对广告隐喻进行一个全新视角的解读和分析。   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有三方面:首先,追溯了广告隐喻的历史渊源,介绍了广告隐喻的研究演进情况,就本文涉及的相关概念做出详细定义。   其次,通过对广告隐喻的文字和非文字的表征模态的总结和分析,遴选隐喻抽取技术中的步骤,从理论背景、认知解释和技术应用三个层面,结合信息思维的解构和重组这两个重要分析思路,构建了一个广告隐喻的认知解释体系--五度空间解释法。   最后,结合以浙江省为主的房地产20年广告隐喻“家”文化系列隐喻案例,通过调查访谈和量化测试,进行了理论论证。   本文的创新主要在于三点:构建了一个专门针对广告隐喻的认知解释法;建立了一个以文字隐喻为核心的图文相关的房地产广告隐喻文案语料库;进行了以“家”文化隐喻作为主题的案例论证。   广告隐喻的理论研究大多是从隐喻理论或者其他的语言学、传播学、符号学、哲学等领域的理论中启发借鉴而来,鉴于广告的媒介动态性和传播双向性等特点以及广告隐喻的文化属性,本文据此构建了一个广告隐喻的解释方法--五度空间解释法,从解构和重组两个方面具体分析和认知广告隐喻,解构与多模态分析方式有关,而重组则是考虑到广告隐喻的在媒介上的动态性表现特征以及文本背后的文化内涵,在五度空间里总结出四条不同维度交叉的关系线出来,力图较为全面地解读广告隐喻文本的生成与传播过程。   在语料库建设方面,本文建立了一个以文字隐喻为核心的图文相关的房地产广告隐喻文案语料库。这个语料库有几个特征:一是分区域,这个区域就是浙江省为主,二是分行业,这个行业即房地产行业,三是以文字隐喻为核心的图文相关的文案。这是为了确保以语言学研究为核心而进行广告隐喻的分析。设定语料库的入选条件主要是为了突破之前的论文案例研究大多以零散的文本为案例进行笼统论述,或采用某些历史文献和资料却与当下现实生活脱节等状况,在纷繁庞杂的广告隐喻文本中,通过行业锁定和主题挑选等相关方面的考察与思考,使得案例语料更为集中和明确,形成一个前后呼应连成一体的有机论证系统。在具体语料上,主要借用了房地产广告年鉴、房地产专业咨询公司的私藏资料,再辅以网络资源,以1990到2010房地产20年发展期为限,主要选取全国房地产百强企业在这20年中的品牌楼盘及其广告作品。   本文还进行了一个主题案例论证。这个主题就是“家”文化。为了确立“家”文化主题的具体内容,文中借鉴了美国1995年专利“隐喻抽取技术”的实验方法建构了一个“家”文化共识图。以“家”文化隐喻作为案例主题,来有的放矢地选择主题资料进行相关理论的论证和解释。   此外,结合广告的应用性特点,在案例论证时,文中还将有些案例进行受众喜好度等调查访谈和量化统计,从而试图找出一些规律性或者表现性的特征出来,以图对于广告隐喻的一些现象做出比较有根据的解释,并且在广告隐喻的实证设计思路上提供参考方案。
其他文献
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使社会方方面面都受到了影响。其中对语言的影响特别明显,出现了一种新语言表现形式——网络语言。语言的发展就像社会发展一样不断地变化。而且语言反映社
朝鲜战争结束后,以三八线为界,朝鲜半岛分裂成南北两部分并分别建立了政府,原来左右翼之间的对立也升级为朝韩两国之间的对立,其对立的强度和规模日渐加剧。朝鲜半岛分裂六十年以
涉商诗的存在历史虽然漫长,但学术界对这一领域的研究却是直到上个世纪90年代才陆续开始。与其他反映社会发展的文学手段一样,涉商诗也为我们提供了极高的文史研究价值。通过对
唐人小说是唐代文人有意识的艺术创作,唐代文人在前代基础上用叙述之笔构筑许多哀婉欲绝的婚恋故事。明朝小说家在元末明初乱世纷扰和商品经济快速发展的双重撞击下,以新的视角
区域文化自诞生之始就与文学有着不解之缘,古今中外文学中对于区域文化的表现亦是比比皆是。江南区域文化有着崇文尚雅的传统,精致多情、柔中带刚、兼容并蓄,这些特有的文化因子
留学生文学在海外华文文学中一直是一个举足轻重的存在。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社会随着改革开放的浪潮,出国移民热潮骤然升温。新世纪以来,越来越多的华人开始以留学、访学、经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