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呈现环境和方式对不同场认知风格大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

来源 :江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chunt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认知风格是连接认知与人格研究的桥梁,也是教育心理学中学习风格形成的重要因素,指的是个体在感知、记忆、思维和问题解决过程中所偏爱的、习惯化了的倾向和方式。研究者主要从三种取向上进行研究:以认知为中心的观点,以人格为中心的观点和以活动为中心的观点。其中场认知风格的研究一直是研究的重点。场认知风格(场依存与场独立)最初来源于Witkin对知觉的研究,表明了个体在很多活动中存在着对外部线索和身体内部线索依赖程度的一致性,在这一连续体的两端分别被称为场依存型F(DField Dependence)和场独立型FI( Field Independence)。场依存的个体倾向于以外在参照作为心理活动的依据,而场独立者则倾向于以内在参照作为心理活动的依据,体现在个体记忆、思维、情感、学习、问题解决和社会交往等心理活动的各个方面。本研究在综合前人对认知风格与学习活动的理论与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认知风格抗干扰能力的理论模型,并设计了三个实验,分别研究了在不同的实验背景、不同实验材料以及不同的信息呈现方式的情况下,被试学习效果的差异。结果发现:1、在以传统的纸张呈现机械记忆材料时,安静情境下被试的记忆成绩要远远好于噪音和乐音背景下的记忆成绩,实验情境与认知风格的交互作用显著,噪音和乐音对场独立的被试影响是一致的,但乐音对场依存的被试的影响更大。2、在以传统的纸张呈现阅读理解材料时,实验情境的主效应显著,认知风格的主效应也显著,不同的情境下场独立被试的学习效果都显著的好于场依存被试,实验情境与认知风格的交互作用不显著。3、以不同的呈现方式呈现材料,纸质测验与视听结合的成绩都明显的高于听觉呈现和视觉呈现。场独立的被试在测验中的成绩远高于场依存被试,不同呈现方式对场依存的被试也产生了更大的干扰。
其他文献
本研究以人际交往焦虑和自我效能感以及自我表露三方面的理论为基础,采取实验班、对照班前后测设计,通过自我表露训练,考察其对大学新生自我表露、交往焦虑和自我效能感水平的影
摘要:导学案是新课改背景下数学教学模式的一种重要转变。导学案的设计是以学生为主体,采取师生互动的形式,促进学生学习的有效性。讨论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应用导学案。  关键词:小学数学;导学案;应用  数学导学案,是指在数学课堂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课程的需要,对一定的情境和问题进行设计,并与学生进行互动,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新课改大力加强了小学课堂的创新教育,倡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能
参与体育锻炼对人们的健康有着重要的作用。女性肩负着社会和家庭的双重重担,担负着承上启下的历史使命。然而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就其健康状况而言,却不容乐观。在众多增进健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