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深度网络的时间序列预测及其可解释性研究

来源 :北京邮电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fh996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发展,数据在工业中的价值日益凸显,不同领域下时间序列广泛存在且应用方式众多。通常提高时间序列的预测精度可以提高收益,减少风险,从而带来极大的现实意义。目前主流的时间序列预测方法包括统计学习方法、传统机器学习方法以及深度学习方法。由于时间序列本身具有复杂的关联性,传统预测方法的预测精度通常较低,难以针对时间序列的复杂性。基于深度学习的时间序列预测方法,尤其是具有时间注意机制的长短期记忆(Long Short-Term Memory,LSTM)模型,由于其优异的特征提取与表达能力,取得了当前最优的预测精度。但是深度学习方法存在可视化困难,解释性较差的问题。在此背景下,本文对多个时间序列数据集进行研究,使用深度网络对时间序列预测进行建模,通过改进模型隐藏层的结构以及结合传统方法的方式提高预测精度,并通过可视化深层网络中间层和输出层提高模型的可解释性。实验发现,经典的LSTM模型在捕捉时间序列的长时依赖性仍有欠缺,模型更多聚焦于最后隐藏层的输出。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双注意力机制的LSTM模型,该模型在LSTM基础上引入双注意力机制,用于提高模型在不同维度下对特征的表征能力。不同数据集的仿真结果表明,相比于经典LSTM以及单注意力机制LSTM模型,本文所提模型具有更优的预测性能和更好的鲁棒性。通过对模型的注意力权重的可视化提高其可解释性,可视化结果表明双注意力机制可以捕获更大时间跨度的长时相关信息。本文在进行时间序列建模的研究过程中,实验发现单一模型对时间序列预测存在精度低且泛化能力差,基于聚类的集成预测算法存在依赖输入序列的长度限制。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LSTM和隐马尔科夫模型(Hidden Markov Model,HMM)的多状态预测算法来优化该问题。该算法首先使用HMM进行序列状态建模,得到序列的隐藏状态构建相同状态序列集以降低序列的复杂性。然后,使用多个LSTM模型对不同的状态分别进行建模。结果表明,在多伦多数据集上,该模型对比其余测试模型具有更优的预测精度。并且,不同的数据集的仿真结果表明该模型同时具有较好的泛化能力。在可解释性方面,本文通过可视化LSTM的隐藏输出表征不同的LSTM模型提取的特征对应序列的不同状态。
其他文献
情感具有多维性的特点,在生物、神经、认知、文化和结构等不同层面运行.情感社会学奠基者沿着各自路径强调了不同向度.其中,霍克希尔德的情感劳动理论所代表的认知主义建构论影响最为深远.但经验研究对霍氏的理论命题提出了诸多挑战,而这与其将情感视为被社会文化规范所决定的被动客体密切相关.本文提出不能仅仅将情感视为社会效应,还应关注情感的社会动因面向.在情感社会学的早期理论、心理学的基本情感理论以及跨学科的情动转向中,本文挖掘出被霍克希尔德"心灵的整饰"这一意象所遮蔽的反意向主义情感维度:情感的具身性、非意识性、自治
近年来,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技术在许多无线宽带通信系统中得到广泛应用,然而,OFDM技术对频偏的高敏感性导致其在快时变信道中的系统性能大幅衰减;正交时频空(Orthogonal Time Frequency Space,OTFS)技术的提出正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OTFS的创新之处在于其提出了在时延-多普勒域中
任务型多轮对话系统构建方法主要有基于管道(pipeline)方法的和基于端到端(end2end)方法的。传统的基于pipeline方法的模块数量过多,模块之间存在误差传播,难以全局优化。基于end2end的方法则是将模块之间的信息表征为特征向量,解决了误差传播的问题,但是由于缺少对话管理模块的独立控制,导致模型缺少鲁棒性。针对上述两种对话系统存在的问题,本论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pipeline方法
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增加,一个企业内部拥有的文档数量也在不断的增长。由于这些文档的数量较多,并且分布较为分散,这使得企业的业务人员想要获取自己所需要的文档时,会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这种情况不但会导致业务人员的工作效率降低,也可能会因为不妥善的管理造成重要文档的丢失,对企业造成十分大的损失。因此设计一套全文检索系统来管理与检索企业中的文档数据具有重要意义。论文首先介绍了课题背景与意义以及论文在实现过
有限责任是民商法中的重要制度,但对其性质和功能的认知仍然需要在三个维度上加以拓展.有限责任虽然主要出现在商法领域,但是它并不是民事责任在商事领域的简单应用,也并非民事责任的典型形态,而是一种事前约定的风险承担机制;从产生上看,有限责任属于当事人对自己投资风险和行为责任进行预先限制的制度,虽然它更多的是以法定责任的面目出现,但其功能上更接近约定责任,有限责任制度的发展是约定机制逐渐法定化和标准化的过程,体现了强制性规范和任意性规范的精细分层;有限责任是组织法的一部分,是资产分割和责任分割的一种方式,有限责任
破产法上的合同解除规则改变了合同法上履行抗辩规则,从根本上变革了原合同双方的权力平衡.待履行合同的相对方与破产前成立的债权人天然地存在矛盾,因此也使得破产财产利益最大化与债权人平等受偿这两者之间蕴含潜在冲突.在方法论上,单以合同义务分类路径并不足以指引破产企业和破产法庭对选择权的合理判断,应当认为,以功能主义的视角分析待履行合同的选择权才能从本质上解释合同选择权的来源及功能,进而确定其作用范围.尽管对于待履行合同的选择本质上也是以破产管理人为主体的企业经营行为,但它不仅服务于破产财团的利益,也需要考虑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