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牵连犯理论源由于德国,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牵连犯的认定以及处断原则两个方面。由于牵连犯在理论和规范中的不统一性,对牵连犯进行研究的争议比较大,存在主张存废的两方观点,本文在赞同牵连犯研究的前提下,从牵连犯历史沿革讲起,进而对牵连犯的特征进行总结概括,牵连犯在特征上主要从主客观两个方面进行分类探讨,通过对牵连犯特有性质进行抽象,来对牵连犯进行概念定义。主观目的与客观行为的牵连性认定是牵连犯的重点和难点,也是牵连犯理论展开的起点,正确认定牵连犯是牵连犯分类与处断的前提。本文综合分析各类认定学说的前提和基础上,通过主客观相结合两个方面对牵连犯进行认定标准的重构,在此基础上,通过三个不同的划分标准对牵连犯进行了基本分类,并将牵连犯与其它几个相似的罪数形态进行比较研究,寻找它们之间的相似性与关键不同,实现对牵连犯科学准确的认定。现实中牵连行为是多种多样的,这在牵连犯的分类中已经有所体现,按照犯罪构成的罪数划分标准,牵连犯属于客观的数罪,对每个犯罪行为进行单独认定后,最终结合到一起进行综合的刑罚处罚是牵连犯研究的难点和重要价值所在。由于牵连犯类型的多元化,牵连犯的处断原则存在众多理论学说,从一重罪、数罪并罚以及折衷处断等学说有着各自的理论支撑,存在着各自的优势和缺陷,各个学说之间纷争较大,牵连犯的处断至今在理论界也没有达成共识,而在我国的刑事立法中,对牵连犯的处断采用两种不同的处断方法,这在客观上也加剧了理论学说的争议,而对于在刑事立法中没有做出具体规定的牵连犯,在刑事司法实践中的处断也差异较大,无法去追寻统一的规律,理论和实践的混乱更说明了现阶段对牵连犯进行深入研究的必要,本文在认真分析各个学说的基础上,对各个学说进行价值评判,对各个学说的优势和缺陷综合比较,并结合牵连犯的理论研究和司法实践,赞同从一重罪从重处罚的处断原则,这一处断原则在更大程度上与牵连犯的特征相吻合,符合罪责刑相适应的定罪量刑原则,较好地实现了刑法对牵连犯的准确认定与科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