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火山少且喷发多发生在百万年前,留下的是火山喷发后的稀有且不可再生的地质遗址资源。近年来,由于环境、人为等因素,导致多数火山地质遗址毁坏严重,失去了遗址区特有的历史文化、科学研究及观赏价值,有些甚至面临即将消失的局面。昌乐郝家沟火山地质遗址为昌乐--临朐盾状火山群的主体部分,出露火山口地质剖面规模宏大,作为罕见的自然地质遗迹,具有极高的科研、科普与旅游价值。同时,火山地质遗址及山体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也为世人所瞩目。文章通过实地调查--理论研究--提出策略的思路方法,来重点对昌乐郝家沟火山地质遗址保护及开发两方面存在的突出矛盾予以分析和解决,以此来构建郝家沟火山地质遗址保护利用的新模式。首先通过实地调查发现,昌乐郝家沟火山地质遗址目前存在以下待解决的问题:第一,火山遗迹有待合理保护规划,当地村民缺乏对火山地质遗迹保护的意识,曾过度开采火山石获取经济效益,对地质资源和山体产生了一定的破坏;第二,因年代久远,出露的火山地质遗迹柱状节理景观风化及人为破坏严重且无人管理等状况让人痛惜;第三,由于政府相关部门缺乏对山体科学合理的规划,导致火山地质遗址山体周边生态环境日益破败;第四,周边村庄经济发展滞后。如果这种情况继续发展下去,火山地质遗址将会永久的失去它的价值和魅力,这将是人们共同的遗憾。其次理论研究,结合成熟的文献及优秀国内外火山地质遗址保护性规划的案例分析,梳理并总结火山地质遗址保护及开发利用的基本方法。最后提出策略,则是理论向实践的转化。通过实地调研,对火山地质遗址现状条件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确定郝家沟火山地质遗址及其周边山体环境保护和开发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矛盾点,即火山遗迹合理保护与规划、破损山体的修复、山体植被的恢复、周边村庄经济发展滞后四个方面。以“保护为主,利用为辅”的设计原则为基础,提出“创造性—可持续—繁荣”的良性循环设计理念,将遗迹保护与山体环境生态修复相结合,对火山地质遗址及周边环境保护、火山科普教育宣传、可参与性景观规划、山体农林业的发展四个方面提出可行性建议及明确的规划研究解决方案,以期促进昌乐郝家沟火山地质遗址区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