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研究微信朋友圈称呼语话语实践所建构的关系身份。身份研究在很多领域已取得显著的成绩,包括网络话语身份建构研究等等,但是微信虚拟空间的身份建构问题还鲜有人研究。随着身份研究的话语转向,越来越多的学者认同社会建构主义观,认为身份是通过话语建构的。在日常交际中,随时产生的话语实践都在建构着不同的身份,其中称呼语的地位和作用不容小觑。合适的场合使用恰当的称呼语是交际的润滑剂,在微信和微信朋友圈亦是如此。因此,本研究基于第一手资料,从称呼语角度出发,考察微信朋友圈的关系身份建构及其背后的运作机制。 本文收集了微信朋友圈780条包含各种称呼语的话语实践,综合运用语言学、语用学等学科知识,采用定性与定量分析的研究方法,试图对微信朋友圈出现的称呼语进行系统描写和综合分析,并探讨微信朋友圈关系身份的建构问题。本文主要关注以下问题:微信朋友圈中用户是如何使用不同的称呼语的,通过使用这些不同的称呼语微信用户建构了几种关系身份,以及影响建构模式的可能因素是什么。 研究结果表明:微信朋友圈的话语实践中共出现了十种称呼语,包括代词称呼语、亲属称呼语、社交称呼语、关系称呼语、职衔称呼语、谦敬称呼语、名字称呼语、亲昵称呼语、戏谑称呼语以及其他称呼语,并且每种称呼语中都包含常规意义的称呼语和非常规意义的称呼语。借助这十种不同的称呼语,微信朋友圈的话语实践共建构了三种不同的关系身份,分别是社交关系身份、附加关系身份和亲近关系身份,其中亲近关系身份出现频繁。 称呼语为身份建构的相关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角度,但本研究依然是一个通过对语料的观察和分析而进行的尝试性研究,希望可以对以后的身份建构研究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