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烟气脱硝是控制燃煤电厂氮氧化物排放的有效方法之一,目前选择性催化还原(SCR)技术因其脱硝效率高、选择性好、运行稳定可靠,在燃煤电厂的烟气脱硝过程中得到广泛应用。催化剂是SCR技术的核心,国内现行使用的SCR催化剂绝大部分为进口的以TiO2为载体的整体催化剂,TiO2约占催化剂总重量的80%左右,存在成本高、活性组分利用率低等问题。本文针对该类催化剂的不足之处,以V2O5为活性成分,WO3为助剂对现行催化剂进行改性,探讨负载型钒钨脱硝催化剂的制备方法与脱硝应用,同时对负载型杂多化合物催化剂的性能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分别以TiO2粉体作为催化剂的载体,浸渍负载V2O5-WO3后加入部分Al2O3制备颗粒催化剂和TiO2/堇青石蜂窝陶瓷为载体,浸渍负载V2O5-WO3或HPC作为活性组分制备催化剂,通过XRD、BET和XPS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并考察了催化剂的应用性能。利用催化剂活性评价装置在不同模拟烟气条件下对催化剂的实际脱硝性能进行测试,考察了制备方法、温度、NO浓度、空速和NH3/NO对SCR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颗粒状催化剂相比堇青石陶瓷催化剂不具备较好的气流通道,反应气体在催化剂表面的扩散条件不佳,在催化剂活性评价中的NO转化率较低。助溶剂在催化剂制备的过程中主要影响了V2O5在催化剂表面的分散度以及聚集形态,单体形态的V2O5催化剂活性不高,聚合态氧化钒有利于催化活性的提高。实验在不同模拟烟气条件下检测了V2O5-WO3/TiO2/CC催化剂的脱硝性能,在350℃400℃温度区间内,在O2浓度大于1%、NH3/NO比值为0.81、空速在10000h-1时,脱硝效率达到97%,且对不同NO初始浓度有较好的适应能力。V2O5-WO3/TiO2/CC催化剂对SO2氧化的抑制作用不明显,当有CaO在催化剂表面沉积时,会破坏催化剂表面结构,导致催化剂活性降低。Keggin结构的杂多化合物(HPC)固载在TiO2/CC表面时,结构并不发生变化。当HPC负载量小于20%时,HPC与TiO2表面的强相互作用形成的非晶态物相是HPC/TiO2体系具有脱硝活性的主要原因。杂多酸阴离子中钒原子数目较多时,催化剂性能较好,催化剂活性中心涉及钒物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