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酚类化合物属于难降解化合物,分布来源广泛。苯酚的处理方法通常分为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其中物理法和化学法在处理含酚废水过程中会产生二次污染。利用生物法处理含酚废水时通常需要投加游离功能菌,但功能菌在游离状态下极易流失,因此考虑载体固定。菌丝球是一种新型的生物载体,在恶劣环境下适应能力良好而且具有良好的吸附性。然而目前研究中对菌丝球做载体在反应器中应用形式单一。为研究菌丝球作为载体固定脱酚菌脱酚的可行性,本文以模拟含酚废水为研究对象,以污水综合排放标准规定的挥发酚排放量0.5mg/L为目标,通过固定脱酚菌菌丝球体系制备及性能表征、静态试验、反应器的设计及参数优化验证固定脱酚菌菌丝球复合体系能够有效去除含酚废水中的苯酚并开发两种新型反应器。首先将脱酚菌按照先培养后吸附的方法固定到黑曲霉Y3培养的菌丝球上,并对复合体系进行了性能分析和稳定性探究。菌丝球粒径分多布在2~3mm,对固定脱酚菌和未固定脱酚菌的菌丝球进行表征,菌丝球固定脱酚菌后完整性系数保持在91.3%。然后将制备好的固定脱酚菌的菌丝球投入在配水中进行脱酚菌效能探究的静态试验。开始比较同等脱酚菌菌量下游离脱酚菌、固定脱酚菌菌丝球和不含脱酚菌的空白菌丝球的脱酚效能,这三种体系中,相同反应时间复合体系脱酚效能最优。然后通过静态试验,利用控制变量法研究了初始苯酚浓度、pH、温度和摇床转速对复合体系脱酚效能的影响,得到静态试验中的最佳参数:初始苯酚浓度200~400mg/L、pH≈7、温度30℃、转速200r/min。最后利用一组静态试验的降解液和紫外可见光谱简单分析了复合体系的脱酚机制。最后设计两种不同形式的反应器:气提式和组合式,均采用连续流方式运行。对两种反应器分别进行启动运行和参数优化(进水苯酚负荷、曝气量、水力停留时间)。两种反应器均可以在进水苯酚浓度200mg/L左右、pH=7、环境温度25~30℃、水力停留时间3天、反应器内菌丝球浓度1300mg/L时,十天之内达到稳定状态,出水苯酚含量0.5mg/L以下;最终确定反应器的最佳运行参数为:气提式反应器,进水苯酚负荷0.0513~0.103 kg苯酚/(kg菌丝球·d)、HRT=5天;菌丝球组合式反应器,进水苯酚负荷0.103 kg苯酚/(kg菌丝球·d)、HRT=3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