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萨克语反问语气范畴

来源 :中央民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rdi_xj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反问语气是由疑问形式表达出来的特殊强调语气,在表意与沟通交流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反问语气范畴是反问语气的意义系统,属于语气范畴的下位分支。建立反问语气范畴不仅可以系统地描写反问语气,还可以为建立完整的语气系统提供特定的理论支撑。哈萨克语反问语气与疑问语气的表达形式相通,但无需对方回答,仅用于强调表达相关态度和看法,是表达形式与实际意义相反的特殊强调语气,易与疑问语气、感叹语气混淆。为了明晰界限,可以从“表意功能、分布情况”为切入点,对比反问语气与疑问语气,从标点符号的应用上产生的共同点出发来对比反问语气与感叹语气。同时,通过表意过程中伴随的斥责、提醒、催促、感慨、蔑视等其他意义,可以得出反问语气具有的间接言语行为。基于反问语气常出现于对话的特点,按照实例,通过形式入手进行描写,笔者初步认定哈萨克语反问语气的表达手段有构形词尾、疑问代词、虚词、混合形式、固定搭配、语调等6种,表达的语法形式与具体的意义有25种。本文的创新点在于尝试系统的梳理和归纳哈萨克语反问语气范畴,尽可能地找出表达手段,描写反问语气语法单位,但不足之处在于笔者能力有限,在梳理和描写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全文共分为四章:第一章:绪论。主要说明本文的研究目的与意义、研究现状、研究理论与思路、研究方法、语料及本文所使用的转写与缩略语。第二章:哈萨克语反问语气的界定。首先,梳理关于哈萨克语反问语气的研究成果。其次,根据已有的研究以及语言事实总结哈萨克语反问语气的定义和典型特征。最后,为明晰反问语气的界限,对比反问语气与疑问语气、感叹语气,并根据伴随的其他意义确定其间接言语行为的性质特点。第三章:哈萨克语反问语气的表达手段。根据哈萨克语形态较为发达的特点,从形式入手,收集日常口语对话以及哈萨克文书籍中表达反问语气意义的语法形式,总结除语调以外的五种表达手段。第四章:哈萨克语反问语气范畴。将收集的现代哈萨克语反问语气语法单位根据“肯定-否定”的表意类别分为“肯定反问语气法位”、“否定反问语气法位”、“跨肯定与否定反问语气法位”三个大类,并将其逐一按照意义与形式进行有序的排列,初步认定哈萨克语中的反问语气语法单位(法位)有25种。最后对全文进行了总结,归纳哈萨克语反问语气范畴的典型特征,通过图表的形式梳理了表达现代哈萨克语反问语气意义的手段与语法形式以及本文存在的不足之处。
其他文献
声环境作为自然环境这个整体性概念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对于人类生活的影响力在城市化进程中逐步得到显现。现如今,我国加大了对于“绿色经济”、“绿色法律”的重视与引导,在对自然环境改造的同时,对公民的居住环境质量也增强了关注的力度。在立法层面上,随着《噪声污染防治法》的颁布,对于环境噪声污染在法律上的规定逐渐完善。但由于环境噪声污染具有着区别于其他类型环境污染的特殊性,在实践中对于环境噪声污染的防治工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金融集聚现象越来越普遍存在,金融作为现代经济发展的核心,对城市区域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技术创新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也是竞争核心,我国不断强调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性。金融必须服务于实体经济才能更好的发展下去,而在实体经济中企业创新是核心生产力,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离不开金融的支持。金融产业的集聚对企业技术创新活动有着重要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仅体现在金融集聚对本地区企业技术
随着5G基础设施的快速部署,中国开始迈进第五代移动通信时代。5G的到来将会产生多个规模万亿级的新兴产业,如工业互联网、无人驾驶、智能家居等产业,新兴产业的发展给信息技术设备企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再加上由于国外屡屡打压我国的信息技术设备企业,我国政府加大了对该领域企业的政策支持,国内的信息技术设备企业迎来了空前的发展期。由此,信息技术设备企业的投资收益率快速增加,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开始重视股票市场中该领
认知语言学的研究视角认为用于表达空间概念语言手段基于人类与外部物理世界间交互过程的概念化。这一概念化高度融合,是人类语言中非空间表达的基础。基于此,本文以Tyler&Evans(2001,2003)提出的原则性多义模式为指导,针对现代维吾尔语中的空间后置词bilεn展开了一词多义分析,确定了该后置词的基本义项为伴随义,分析出由伴随义通过意象图式转换和概念隐喻等方式派生出了其他独立义项,最后通过语义
近年来,在扩展零售市场和重塑零售业中人、商品与商场关系方面,新零售模式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互联网经济背景下,各种高新技术以及大数据的应用都走进了零售业,传统实体零售发展在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受到了冲击,比如网络零售的拓展、经营成本的增长、消费需求的结构变化等。基于这样的背景,新零售转型成为零售行业发展的方向之一。但目前,国内关于新零售对企业绩效产生影响的研究较少,因此本文希望以具体案例为切入点
在经济的高速发展下,并购作为企业扩张的手段被广泛运用,导致并购交易规模迅速增长。同时,为规范并购交易行为、保护中小股东利益,国家出台了业绩承诺制度。然而近年来,许多公司为顺利完成并购,肆意推动“高溢价、高目标”项目,导致业绩承诺风险事件频发,反而严重侵害了中小股东的利益。当下,一方面是业绩承诺问题频出,另一方面却是市场及投资者对业绩承诺风险认识不足。因此,深入探究业绩承诺究竟存在何种风险?如何防范
2013年以来,国家为了刺激疲软的金融证券市场,激发资本市场的活力,促进上市公司发展,颁布一系列对上市企业有利的政策。从而资本市场开始了并购重组热潮,也导致大量高溢价、高商誉的并购活动出现。大额商誉的产生也伴随着较高的商誉减值风险的发生,进而增加了未来业绩的不确定性,影响上市公司的长期发展。2018年是“商誉减值年”,也就是说这一年资本市场上并购公司出现大量商誉减值。由此可知,关注商誉减值问题对于
自2017年以来,受贸易战、去杠杆等因素的影响,A股市场急剧下滑,大量的民营上市公司濒临爆仓,同时外部融资环境的收紧,更加加剧了民营企业资金链断裂的风险。彼时,国有企业频频收购民营企业,成为我国资本市场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国有企业并购民营企业是否能给国有企业带来积极的财务绩效,依旧存在研究空间。本文首先回顾了国内与国外并购动因和并购绩效的相关文献,界定了企业并购的相关概念与理论基
在经济社会的发展中,会计与税法是必不可少的两条分支,会计制度是企业核算的准确指引,旨在规范企业的账务处理,以便为财务报表使用者提供准确的信息。所得税制度是政府征税的重要依据,主要是保障财政收入,防止税收流失。会计制度和所得税制度的服务对象和使用目的并不完全一致,因此二者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现行《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所得税法》差异的存在使企业纳税调整变得不可避免,而企业纳税调整既增加了会计信息
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证券虚假陈述案件逐渐增多,随着维权诉讼的进一步展开与证监会调查的逐渐深入,某些证券虚假陈述案中开始出现注册会计师存在主观过错的情况,在被审计单位财务信息存在明显问题的情况下,参与审计的注册会计师未能保持应有的职业怀疑、未能勤勉尽责,最终出具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对于注册会计师存在主观过错的证券虚假陈述案,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在2007年出具的司法解释,认为涉案的注册会计师及会计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