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乡关系的尖锐对立在工业革命之后的资本主义国家已初现端倪,马克思与恩格斯敏锐地观察到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根本无法彻底解决该问题。他们提出了在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中解决该问题的城乡融合理论。在社会主义国家的实践中,苏联首先践行了马克思的城乡融合理论,列宁与斯大林总结出只有通过城乡融合才能确保农民的根本利益,才能使工农联盟更加巩固。他们结合俄国的实际,开展了消灭城乡对立、逐步使城乡政治经济文化水平日益接近的实践。新中国建立之初,由于国际形势与基本国情的限制,党和国家领导人制定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计划,但他们始终关注农业与农村的发展。改革开放以后,解决“三农”问题成为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和习近平等国家领导人关注的重心,他们将马克思主义的城乡融合理论与中国的实践相结合,开辟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城乡一体化道路。本文共分为六章,第一章着重介绍了本文的选题背景、研究意义以及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第二章对马克思主义的城乡关系思想进行了探讨。本章通过对马恩经典著作的阅读,梳理出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城乡理论的论述,并进一步研究了苏联及我国历代领导人对于马克思城乡理论的实践与发展。第三章是回顾了新时期我国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历程,并对城乡一体化各个时期发展情况做了梳理。第四章是新时期我国城乡一体化发展过程中的成功实践,本章主要列举了我国城乡一体化四种典型的发展模式,这对其它地区推进城乡一体化也有很好的借鉴。第五章为城乡一体化发展中所出现的问题,主要有城乡各个方面的差距在不断拉大,生态环境也遭到了极大的破坏,这些问题阻碍了我国城乡一体化的进一步发展。第六章为进一步推进我国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主要举措,本章主要是结合第五章所指出的一些问题,提出了通过完善制度体系建设、加快城乡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大力推进城乡生态一体化等措施,为进一步推进城乡一体化提出了参考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