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群产业空间集聚问题研究

来源 :兰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xwy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深刻影响并改变着区域经济发展和增长的方式,产业空间集聚作为经济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都是区域经济学研究的核心内容。当前,我国正形成以城市群为新型城镇化主体形态和经济发展的主要载体的区域发展格局,城市群建设对我国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战略引领和支撑作用。产业作为城市群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在城市群建设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关注城市群内部产业空间集聚的各类问题,对推动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城市群内部协调联动,实现城市群整体高质量发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随着城市群建设速度的加快,一些产业空间集聚新现象也随之产生:为何城市群中产业多样化集聚形成的城市和产业专业化集聚形成的城市会产生相似的城市规模?为何城市群中的服务业表现出从中心城市向外围城市扩散而部分制造业却表现出从外围城市向中心城市集聚的现象?城市群中为何同类型产业会在不同的城市中表现出明显生产效率差异并形成非均质空间分布?这些都是城市群发展过程中城市规模和产业空间集聚表现出的新现象,也是本文研究的空间集聚的主要方面。本文在对这些典型事实进行总结梳理后,将以上现象归纳为三个问题:城市群产业空间集聚模式问题,城市群不同类型产业空间集聚问题,和城市群相同类型产业差异化空间集聚问题。本文从新的经济现象和新的理论前沿角度出发,分析城市群内产业内和产业间空间集聚各个问题的作用机制,并分别通过门槛效应模型、空间计量模型和演化博弈模型对这些问题进行检验,总结出城市群产业空间集聚中的发展规律。本文的主体内容安排如下:在理论研究方面,本文首先在Henderson经典城市体系模型基础之上,构建了包含产业集聚模式和城市规模在内的数理分析框架,从理论角度探讨了城市规模与产业集聚模式关系间的影响因素。其次,本文在数理分析模型基础之上,进一步讨论城市群的各个特征如何影响不同产业在城市群内的集聚与扩散问题。最后,本文从空间排序和空间选择这一集聚理论的前沿角度出发,探究相同类型产业空间非均质化生产的相关问题,并得出差异性空间集聚产生的原因。在实证研究方面,本文首先构建门槛效应模型,以2010年到2019年我国11个在建的跨省级行政区域城市群158个城市的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进行分析,通过对本文理论结论进行实证检验,讨论城市规模与产业集聚模式之间的因果联系。其次,本文在分析不同产业空间集聚与扩散的现象之后,从城市群内部空间交互角度出发,通过构建空间计量模型,以2010年至2020年长三角城市群及其周边城市共计41个城市为样本进行分析,分别讨论导致各个产业空间集聚与扩散的原因,并分析城市群一体化建设如何影响并改变各个产业的空间集聚形态。最后,本文从企业这一异质的微观个体角度出发,通过构建包含三方不同技能企业的演化博弈模型,探究相同类型产业内异质技能企业的差异化区位选择的原因。本文的主要结论包括:首先,城市全要素生产率决定了城市规模,并影响了城市群内部整体的城市规模分布规律。当产业内部和产业间沟通和运输成本降低,或者城市化经济很强时,产业更容易在城市中形成多样化集聚,反之则更容易形成专业化集聚。其次,城市群中的高端制造业集聚和现代服务业集聚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本地城市和周边的城市的城市规模、经济发展水平和知识密集度对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然而,信息技术水平的提升和交通基础设施的完善可能导致现代服务业由“地理集聚”向“虚拟集聚”进行转变,进而在空间上形成集聚—扩散—再集聚的现象。因此信息技术水平和交通基础设施的完善对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产生了不同的空间影响,这也说明产业的空间集聚是在不断的变化过程之中的。最后,本文通过三方演化博弈模型发现,从事相同类型产业但技能不同的企业唯一的稳定性均衡策略点是技能最高的企业进入规模最大的中心城市生产,而在中心城市技能稍弱的中等技能企业会在城市拥挤成本的作用下选择离开中心城市。这一结论解释了为什么城市群中的中心城市生产率总是高于周边外围城市,并更容易形成高水平空间集聚。通过证明城市群中排序和选择效应的存在,本文认为相同类型产业中的异质企业会因技能水平的差距,在空间上表现出非均质化分布并形成差异化的集聚特征。
其他文献
Skyrmion的拓扑物理特性使其可作为信息比特的载体,从而成为了磁性信息技术和自旋电子学器件领域最有前途的候选者之一。基于此,研究skyrmion的产生、湮灭及其在外场中的响应等动力学行为,实现对其形态、数量的操控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重点问题。本论文主要利用微磁学模拟方法,针对B20型手征磁体中skyrmion晶格态的拓扑湮灭、在脉冲磁场中的可恢复性、skyrmion阵列中局域skyrmion湮灭的
单线态裂分(singlet fission,SF)是通过一个自旋允许的多激子过程将一个高能的单线态激子转化为两个低能的三线态激子。通过此多激子过程可以使单节太阳能电池的理论效率突破Shockley-Queisser极限。但是目前基于SF的光伏器件并没有取得理想效果,主要是分子内单线态裂分产生的三线态对湮灭快,难解离,无法高效快速的产生自由的三线态;二是目前单线态裂分材料的多样性仍十分有限,现有的材
烯烃是最基础的化工原料之一,烯烃的官能团化反应能够从简单的原料出发,引入不同的官能团,进而实现功能有机分子的构建。含氮杂环是一类重要的有机分子骨架,在天然产物、医药、农用化学品以及高分子材料等化合物中广泛存在。烯烃的胺化反应在含氮杂环化合物合成中具有重要利用价值,特别是烯烃的自由基胺化反应,为胺类化合物和含氮杂环化合物的合成提供了其他反应难以实现的高效的途径。近年来,可见光氧化还原催化用于烯烃的胺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过程中,党的自我革命在理论、制度、实践方面取得了历史性成就:理论成果体现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论述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作出了原创性贡献;制度成果体现为已经形成了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实践成就体现为党的“四个自我”能力显著增强,党变得更加坚强有力。新时代十年来,党在自我革命的政治方向、根本目的、价值立场、重点内容、主要策略等方面积累了宝贵经验:
双子叶植物的顶端弯钩可以保护茎顶端分生组织,避免其在破土的过程中遭受机械损伤。顶端弯钩发育缺陷将降低植物的出苗率,直接威胁人类的粮食生产安全。前人的研究发现多种植物激素调控顶端弯钩的发育,包括油菜素甾醇和茉莉素。有研究报道,油菜素甾醇合成或信号的缺陷及外源施加茉莉酸甲酯均导致拟南芥顶端弯钩缺失和子叶张开。那油菜素甾醇和茉莉素在顶端弯钩发育过程中通过何种分子机制来起相反的作用呢?我们以模式植物拟南芥
非局部扩散方程是一类重要的发展方程,在种群生态学、材料科学、神经网络、流行病学、物理学等众多学科具有广泛的应用背景并引起了许多学者的广泛关注.与经典的局部扩散算子相比,非局部扩散算子在刻画物质扩张空间分布机制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因此非局部扩散方程的传播动力学诸如:渐近传播速度、行波解、整解等引起了许多数学家及生物学家的极大兴趣.特别地,整解(全轨道)的研究对理解无穷维动力系统研究的瞬态动力学和全局
上世纪70年代,I.Simon建立了形式语言与半群之间的对应关系,即一个语言是分段可测的当且仅当它可以由一个J-平凡幺半群识别.自此,J-平凡幺半群成为形式语言理论和半群代数理论中的一个重要研究对象.在泛代数中,半群的有限基问题和子簇计数问题是半群簇理论的研究重点和热点.本论文主要研究了几类带有对合运算的J-平凡幺半群:五阶幺半群A01,Catalan幺半群,Kiselman幺半群,布尔矩阵幺半群
中国早期国家包括邦国和王国两个阶段。早期都邑伴随早期国家的形成而出现。中国早期都邑的形成过程,时间上跨越新石器时代晚期、末期到夏商时代,聚落形态上是从部落中心演变为邦国都邑、王国都邑,建筑形态上主要表现在大型城垣、宫殿宗庙建筑、大型墓葬、高规格手工业作坊的萌生与发展。仰韶时代中晚期是早期都邑的孕育时期,龙山时代是早期都邑的初步形成时期,夏商时代则为早期都邑的大发展时期。
水凝胶是由天然多糖类的淀粉、纤维素、海藻酸、壳聚糖等,多肽类的胶原、聚L-赖氨酸、聚L-谷胺酸等,及合成高分子醇、丙烯酸、聚甲基丙烯酸、聚丙烯酰胺等,形成的亲水性三维网络结构。其中,多肽水凝胶具有优异的生物相容性、可降解性及可编辑的生物学功能,而引起了研究者的关注。Jelleine-1(J-1)是从蜜蜂蜂王浆中分离得到的天然抗菌肽,其具有良好的抗菌及抗真菌活性。我们课题组发现J-1可以在不同功能的
在图像应用中,记录的图像往往是受到模糊和噪声污染了的图像.图像恢复的目的是通过对失真图像进行处理,得到与原始图像尽可能接近的恢复图像.图像恢复是图像处理的基础,是图像研究的重要内容.随着信息可视化的普及和发展,图像的应用越来越重要,图像处理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泛.由于图像恢复问题在图像处理中的重要性,对图像恢复问题数学方法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价值.图像恢复是一个高度病态的反问题,所以正则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