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渣堆肥过程中氮素转化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la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食用菌需求量的增加,食用菌菌渣的数量也在不断的增加。大量的食用菌菌渣随意丢弃造成了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以食用菌菌渣生产有机肥既可实现菌渣的资源化利用同时又可避免环境污染。本研究选用食用菌菌渣和牛粪进行好氧堆肥试验,通过考察堆肥周期中各种氮素含量、与氮素转化相关微生物的数量及一些酶活性的变化,来研究食用菌菌渣与牛粪的不同比例及腐熟堆肥和外源固态菌剂的添加对堆肥过程中氮素转化的影响。主要结论如下:1.食用菌渣与牛粪比例分别为2:1、1:1和1:2的三个堆肥处理的温度在55℃以上的天数分别是6d、8d和10d,添加腐熟堆肥和纤维素降解菌剂的两个堆肥处理的温度在55℃以上的天数均为8d。5个堆肥处理均达到了无害化标准。食用菌渣与适量牛粪的混合有助于菌渣堆肥的升温,腐熟堆肥和纤维素降解菌剂的添加有助于菌渣堆肥高温期的延长及温度峰值的增加。且5个堆肥处理的pH也符合腐熟堆肥标准。2.随着堆肥的进行,各处理中铵态氮含量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而硝态氮含量的变化趋势与之相反。堆肥中氮素的主要存在形式是有机氮,有机氮变化与总氮变化趋势大致相同。在堆肥结束时,处理1和2的总氮含量低于初始,而添加外源菌剂的处理4和5则高于初始,因此添加腐熟堆肥和纤维素降解菌剂能够减少菌渣堆肥的氮素损失,增加堆肥的有机氮含量,具有氮素的固持作用,从而总氮含量高于其它处理。3.堆肥氮素转化微生物中数量最多的是氨化菌。在处理1、4和5中,氨化菌的数量随堆肥周期先增加后减少,与铵态氮变化趋势相同,表明氨化菌是铵态氮的主要产生者。堆肥中亚硝化菌和硝化菌数量总的趋势是随堆肥周期不断地增加,尤其在降温期后呈现大幅度增长:反硝化菌数量变化趋势与硝化菌类似。在硝化菌与反硝化菌的综合作用下硝态氮略有上升。固氮菌的数量在堆肥结束时略低于堆肥初始时,但数量始终高于硝化菌和反硝化菌。另外,堆肥中数量最多的微生物类群是细菌,其次是放线菌,最后是真菌。50℃培养的微生物数量低于30。C培养的微生物数量。堆肥高温期,3个处理的纤维素酶活均下降,在降温期有所回升,在21天时,外加纤维素降解菌的处理5的纤维素酶活最高。而各个处理中的蛋白酶和脲酶的活性在高温期迅速下降,此后则处于稳定状态。
其他文献
<正>一、问题由来笔者曾听一位教师讲授苏教版《化学反应原理》(2009版)"原电池的工作原理"一节,教师按照教材(见图1)演示实验,电流计发生偏转。总结双液电池的构成条件——
<正>一、我国代工企业诞生于"三来一补"三来一补的"三来"是指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装配,"一补"是指补偿贸易,是大陆在改革开放初期尝试性地创立的一种企业贸易形式,最早
选用鲜活的草鱼为原料制成膨化鱼片,研究原料脱腥、干燥、贮藏条件等因素对产品品质的影响。通过分析比较10种脱腥剂对鱼片的脱腥效果、产品外观及膨化效果的影响,确定了鱼片
我国沿海和内河是矿、煤、粮、建材等大宗散货的重要运输通道,国内干散货航运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国际金融危机对干散货航运业造成了巨大冲击,运价曾出现大
经济收敛理论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增长理论研究最为热门的论题之一。这个理论的核心,就在于考察不同经济体之间或一国内部不同地区之间经济增长速度的差异,寻找这种差异产
专利制度和其他知识产权制度一样,旨在专权利人利益和公众利益之间寻求一种平衡。一方面要保护专利权人的合法权益,于是规定了等同原则;另一方面对专利侵权的判定需有足够的法
运用文献资料、调查访谈、逻辑分析等方法,对目前我国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我国高校体育文化发展呈现文化自觉不足,文化软实力弱的瓶颈现象;体育文化
随着磷化工产业的不断发展,工艺安全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对安全工作的管理日趋繁重。目前,我国磷化工生产企业的工艺安全评价工作基本没有统一的标准,安全评价工作基本上处于人
2009年国内运营商开始部署WCDMA网络。目前GSM网络拥有世界上最广大的用户并占据主导地位,WCDMA网络与GSM网络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广泛地共存。因此如何发挥GSM与CDMA各自的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