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蜡/石墨烯复合相变材料蓄热一体化太阳能集热特性研究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shinoYuk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太阳能光热转化技术来满足建筑供热空调、工业用热等巨大需求具有明显节能环保优势。相比于常规采用吸收涂层的太阳能集热方式,直接吸收式集热器依靠集热介质自身的光学特性吸收太阳辐射,具有温度分布均匀,高温耐久性强,加工简单等优势。太阳能热利用中额外蓄热装置增加了系统的占地空间与换热环节,且相变材料蓄放热过程热阻较大等问题都限制了太阳能热利用系统整体效率和稳定性的进一步提升。本文基于纳米颗粒对于太阳辐射的直接吸收原理,提出采用石蜡/石墨烯复合相变材料作为工质,实现蓄热一体化的太阳能集热方法与装置。相变材料中添加石墨烯纳米颗粒能够强化材料的吸光和导热性能,一体化结构减少了太阳能热利用系统的换热环节和热阻,提高换热效率。对实验制备的石蜡/石墨烯复合相变材料分别进行了热物性和辐射吸收特性的测试与分析,以实验和模拟的方法研究复合相变材料蓄热一体化的太阳能集热、传热和蓄热特性,主要工作如下:(1)实验制备了8种不同石墨烯质量浓度的石蜡/石墨烯复合相变材料,测试了材料的相变温度、相变焓、固/液态热导率和粘度等热物性参数,并得出热物性拟合公式;通过紫外分光光度计测试分析了复合相变材料对太阳光的全光谱辐射吸收特性,计算得出其全光谱消光系数和吸光系数。结果显示添加低浓度石墨烯下,复合相变材料具有强光谱吸收特性,且固态热导率提升显著,添加0.1%石墨烯时热导率提高了28%。(2)分别以纯石蜡和石蜡/石墨烯复合相变材料作为集热介质,进行户外闷晒集热实验,对比分析在集热过程中的温度变化及集热效率。实验结果显示石蜡/石墨烯复合相变材料提高了集热系统能够达到的最高温度,缩短了完全融化所需要的时间,完全融化时的能量利用率为70.89%,而纯石蜡为44.28%,验证了石蜡/石墨烯复合相变材料用于直接吸收式集热的可行性。(3)理论分析了复合相变材料进行光热转化、蓄热-传热机理,建立了管内设有螺旋换热管取热的蓄热一体化太阳能集热器数学模型,通过CFD数值模拟得到集热管内部复合相变材料温度、液相率分布特性,并以典型工况下实验特性对模型进行了验证。(4)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了蓄热一体化太阳能集热器的效率及释热过程热输出稳定性,分析了太阳辐射强度、石墨烯质量浓度、环境温度、螺旋管入口条件等因素对集热蓄热效率、取热速率、释热持续时间及热量输出衰减率的影响。研究结果可用于这种新型蓄热一体化的太阳能集热器的性能优化。
其他文献
我国是稻谷生产和消费大国,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大米的加工、销售模式也逐渐向健康营养的方向发展,作为稻谷加工过程中的重要机械设备——碾米机也在不断改进创新,本文旨研发设计一款兼顾健康安全、新鲜营养且实现“现碾现吃”的新型智能碾米机,为碾米机市场向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提供一条综合性思路。本文对新型智能现碾米机进行了结构设计与计算,利用离散元软件EDEM分析了不同碾米区域碾磨程度的分布,并考察了不同的
智慧农业是我国目前农业发展的趋势。智能稻麦联合收获机在田间作业时会发生侧滑,且收获机的转向控制系统滞后性严重,会影响收获机路径追踪的精度。以提高智能稻麦收获机在田间自动作业时的路径追踪精度为目的,研究适合于智能稻麦联合收获机的路径追踪方法和路径追踪系统。针对智能稻麦联合收获机的自身特点和工作环境,提出基于模型预测控制(Model Predictive Control,MPC)的智能联合收获机路径追
微生物生化氧化和低温化学氧化是生物质燃料储存时发生自加热及自燃的重要机理,研究秸秆的微生物生化氧化和低温化学氧化过程可以为预测和防范秸秆的自加热及自燃提供理论依据和现实指导。本课题以我国三种主要农作物秸秆(即稻草、麦秸和玉米秸)为对象,采用恒温量热分析法和杜瓦瓶绝热自加热实验对三种秸秆的微生物生化氧化放热特性和自加热过程进行研究;同时,采用工业分析、热重分析(TGA)方法对微生物生化氧化过程对燃料
The use of liquid hydrogen,although very promising in terms of automotive applications,raises safety issues for transport and storage,especially in confined spaces.This thesis studies the release and
学位
氢是一种很有发展前景的清洁能源,目前主要以气态或者液态的形式应用于航空航天、清洁能源等领域。由于氢的易燃易爆性,当氢发生泄漏时,就有可能给周围环境和人员带来很大威胁。因此,在推广使用氢能时,必须对氢气和液氢的泄漏进行深入的研究,提出合理有效的安全应对措施。本文的主要内容就是通过实验、物理模型和数值模拟的方法,对氢气和液氢在空气中的泄漏扩散特性进行研究,探究氢气泄漏流量、环境温度、环境湿度等对氢气泄
热化学转化技术中,气化是生物质高效清洁利用的最重要技术之一,被认为是生物质开发利用最有前景的手段,但是生物质尤其农作物秸秆因富含碱金属K会带来较多问题,如床料团聚、换热表面积灰、结渣和腐蚀等问题。开展生物质气化特性及碱金属K释放迁移行为研究,对生物质高效清洁气化利用及碱金属引起问题的解决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本文采用热力学平衡计算和实验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生物质气化特性及碱金属K释放迁移行为进行了充
在太阳能中低温热利用中,传统的U型全玻璃真空管集热器易生产价格低,得到了广泛应用,但管内工质流动是由浮力和热虹吸产生的,换热效率较低。本文提出一种直通式全玻璃真空管集热器,属于强制对流的主动换热,热性能好,更具成本效益,同时管道中的主动流动有助于改善水质,在大型太阳能热水系统利用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围绕直通式全玻璃真空管集热器,通过MATLAB软件模拟计算、FLUENT软件仿真和实验验证相结合的方
泡沫金属作为一种常见的轻质多孔材料,在常重力条件下具有较好的沸腾传热强化效果,其中具有超亲水表面的泡沫铜的沸腾传热性能更为出众。针对航空航天工程中的微重力环境,本文采用实验方法研究了微重力条件下泡沫铜表面池沸腾的气泡动态行为与传热传质规律,利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泡沫铜的孔隙率、孔径尺寸以及重力水平等参数对池沸腾传热性能及气泡行为的影响。论文首先搭建了适用于落塔设备的微重力池沸腾实验平台,以氟化液F
待定边界位置热传导反问题是一类研究由于客观原因所导致的无法对边界形状或内部缺陷进行直接接触测量的课题,其基本的研究方法是通过其它可测信息结合已知边界条件间接计算得到。本文以炼铁高炉炉缸侵蚀预报为背景,探索从炉缸温度测量数据反演待定炉缸边界位置的热传导反问题的数值求解方法,为高温反应炉的安全运行提供参考。从导热基本定律出发,建立了待定边界位置热传导反问题的物理模型,并给出了稳态和非稳态导热条件下的数
火灾发展蔓延速度较快,容易引发安全事故,对人类生命及财产威胁较大。为了减少火灾带来的危害,我国在各种民用和大量工业场所都使用了灭火系统。传统的灭火系统对机械设备造成的损害较大,且救助效率较低,细水雾灭火系统的提出,打破了传统灭火系统设计理念,将水滴转化为雾状进行喷射,在灭火的同时,减少对机械设备的影响,成为了当前重要灭火工具。由于该系统压力调节范围有限,当增加水雾喷射直径时,因压力不足,容易被风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