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目的地营销中品牌感官体验营销研究 ——以黄龙溪古镇为例

来源 :西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uaiyu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省内某大型国有T企业旗下一级投资平台,投资方向主要涵盖农旅项目、特色(康养)小镇项目及其衍生的房地产项目等,其项下运营项目和目前川西大多数旅游古镇一样,在内容的构建以及营销推广方式上趋于同质化,这极大的妨碍了旅游者对该旅游目的地的有效识别,从而导致访客数量下降,进而导致部分目的地营销组织(destination marketing organization,DMO)陷入“降价竞争”的恶性循环。但值得注意的是,据前期《四川统计年鉴2008》中关于成都市周边古镇客流量的记录可知,成都市双流区黄龙溪古镇5年客流量总计达757万人,到访人数居成都周边古镇之首,另据近期(2019年清明节)成都周边古镇到访人数统计,黄龙溪古镇景区共接待游客21.8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270万元,居成都周边古镇类景区第一名,为何在川西古镇同质化严重、营业收入、行业利润持续走低的今天,黄龙溪能做到一枝独秀?从营销手段来看,黄龙溪古镇在目的地形象与目的地个性等方面的塑造手段与其他川西古镇无异,故其在目的地体验的塑造方面,具有独到之处。经过本次研究发现,黄龙溪古镇管理运营方基于感官营销理论,成功打造了其独有的目的地品牌感官体验,进而在川西同类业态旅游古镇中取得差异化的竞争优势。综上,结合T企业所运营的类似项目面临的困境,选择了“旅游目的地营销中品牌感官体验营销研究”作为本次研究的主题,旨在现有的感官营销理论、目的地营销理论、目的地品牌化等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对黄龙溪古镇的实地调查研究,探寻黄龙溪古镇差异化竞争力及其背后的感官营销策略,进而找寻新型目的地定位工具,从实际层面给予T企业乃至同类业态川西旅游小镇DMO有价值的营销启示,助其持续向好发展。近年来,部分DMO采用以利润换市场的营销策略透支行业前景,致其纷纷陷入低水平的价格战──利润下滑、转型困难成为业界常态,企业发展前景暗淡。据分析,造成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为:受行业大环境影响,部分DMO选取盈利模式、营销模式的思路日渐趋同,且旅游资源的模仿成本、复制成本较低,即商业逻辑、营销策略与旅游资源这三大DMO运营核心要素日趋同质化,这势必给旅游者带来雷同的旅游体验,从而使其难以通过该旅游目的地既有品牌形象完成与其他旅游目的地的差异化识别,进而大幅度降低旅游者的重游意愿,最终导致部分DMO陷入运营危机。本研究针对上述问题,从构建目的地旅游体验差异化,提升DMO的市场竞争力入手,对黄龙溪古镇进行实地调查研究,探寻其独有的营销新手段、新工具,并提出相应的实用方案,从而给予类似业态的川西旅游小镇有价值的营销启示。本研究的基本结构为:从回顾DMO常用目的地营销手段,特别是感官营销手段入手,结合市场反应剖析各类手段的优势与局限,再结合国内外现有感官营销理论的研究文献,以拓展DMO营销新手段、提升DMO竞争力为目的导向,将黄龙溪古镇作为研究对象,基于人类听觉、视觉、嗅觉、触觉、味觉五个维度,以有过黄龙溪古镇游览经历的旅游者为调研对象,从旅游者的视角出发,通过抓取网络点评,加以编码,确定各类感官印象的数量,进而提炼出各种感官体验维度占比,结合该旅游目的地的地域特征,从供给的角度确定该旅游目的地的主导品牌感官。具体来讲,就是在完成数据采集后,辅以相应的分析方法、结合该旅游目的地的地域特征,推断出占据主导地位的感官维度,最终得出基于网络口碑的目的地感官品牌体验分析结果,也就是该目的地最具竞争潜力的品牌感官资源。而后,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调查各维度感官体验给旅游者留下的印象深度,通过聚类分析,得出该旅游目的地需求度最高的感官体验维度。其后,从市场需求的角度,对之前基于网络口碑的分析结果进行更为稳健的验证。经调查研究发现,基于感官体验的供给与需求的角度,对于旅游者来讲,黄龙溪古镇抓住了“水”的触觉感官体验维度,使旅游者产生较强的心理依恋感。因此,该旅游目的地的DMO据此打造了其独有的触觉品牌感官体验,符合市场需求,从而使得该旅游目的地能在川西古镇同质化严重、营业收入、行业利润持续走低的今天,脱颖而出、一枝独秀。本研究的理论贡献及创新主要体现在:(1)赋予目的地品牌新的感官内涵,拓展目的地品牌的感官维度。(2)为DMO提供全新的定位工具,使旅游目的地具备独特体验卖点,并基于此形成目的地的差异化竞争力。本研究的结论为:通过对黄龙溪古镇独有的营销手段进行调查研究,归纳总结出了基于感官营销理论,构建目的地独特品牌感官体验这一的营销思路,即在DMO对其旅游资源的感官体验内核进行提炼后,即可“投其所好”地设计旅游者参与意愿高的游览线路和游览内容、购买意愿高的旅游商品,充分刺激旅游者的感官体验需求,塑造差异化程度更高、留感更深刻、感官体验更丰满的品牌感官形象,从而大幅提升旅游者的到访意愿,最终提升DMO的核心竞争力,促进其持续向好发展。
其他文献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与大数据、区块链等尖端技术的深入应用,技术正不断加深对金融业的影响与冲击。金融科技作为前沿技术在金融行业应用的新兴产业,在加速金融与科技间高度融合与深度叠加的同时,也打破了传统金融行业的壁垒,使金融边界渐渐模糊。因而在金融科技新时代下,没有任何主体是孤立存在而不受影响的,而金融科技产业的发展也不单指金融科技企业,与其他外部主体金融机构、政府等都有关,整体上形成了一个金融科技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水污染的情况越来越严重,水环境质量下降。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在参与水环境治理的各政府职能部门间存在职责交叉和重叠的现象,在治水过程中各自为政的现象突出,怎样治理水环境成为了亟需解决的问题。2007年5月底,太湖蓝藻爆发,引发了一次环境危机。在无数次尝试缓解这种污染的过程中,无锡市委市政府自加压力,首创“河长制”。“河长制”被用作治理水生态环境是有效果的,于是河长制逐渐被全国其他省份
目前,银行软件项目开发正从“按部就班”式的传统瀑布开发模式向快速影响、灵活多变的敏捷开发模式转变。敏捷开发方法是一种针对需求不明确、采用分期迭代的软件项目新型软件开发模式,广泛应用于中小规模软件开发。与传统的瀑布模型相比,这种模式注重尽快提交软件产品,让客户尽快看到开发成果,边开发边完善,快速响应客户的各方面需求,具有开发周期短、产品及功能更新迭代速度快的特点。基于敏捷开发模式,传统的需求管理方法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商品经济高速发展,消费金融市场也逐渐繁荣,商业银行推出的各式各样的信用卡让人们享受到了提前消费的便利,但随着银行发卡量的增加,越来越多的信用卡应收账款在银行积累,如何利用信用卡资产证券化项目来转移囤积在银行的大量消费信贷成为了国内商业银行十分关注的话题。由于我国银行在2005年才开始资产证券化试点,又在全球次贷危机期间叫停了试点,直到2012年才进行新一轮的启动,整体发展时间较短,
企业是经济运行中的重要参与者,企业发展推动着经济不断的进步。近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企业创新能力,企业也积极响应国家政策逐年增加研发支出,研发活动不仅强化了企业创新能力也升了企业的盈利能力。2007年国家相关部门出台了新会计准则,修改了原来研发支出全部费用化的相关准则,增加了企业研发投资有条件资本化的相关准则标准,丰富了研发投资处理的标准。企业研发支出会计处理直接影响企业业绩表现,企业业绩不仅直接影响
2018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以下简称《监察法》)颁布施行以来,学界开始对诸如《监察法》与其他法律如何衔接、纪法如何衔接、如何规制监察调查权、如何保障被调查人的权利等有关问题进行研究,但是对于如何保障被留置人员权利问题,学界比较集中关注律师能否介入留置程序问题,而忽略其他权利保障措施的研究。为此,本文专门就如何保障被留置人员权利问题予以研究,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论证如
城镇化建设是社会进步的体现,也是社会大发展的需要。围绕着城镇化建设而展开的社会活动数不胜数,目前中国的城镇建设的发展状况就是一种很好的体现,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成就就达到西方国家上百年的发展水平,城镇化建设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然而,传统的城镇发展模式暴露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城镇面临着一系列发展困境,如医疗教育设施的区域性差异巨大、外地人口城镇化进程缓慢、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传统能源短缺等发展问题,这些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而在经济发展的浪潮之中,除了国营企业,数量众多、发展迅速、活力较强的中小微企业,同样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中小微企业的蓬勃发展是我国经济能够长期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因。虽然近些年我国中小微企业发展迅速,但从目前现状来看,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依然严峻,相关配套金融服务的滞后极大的制约了小微企业的经营发展。鉴于此,考虑到小微企业能否健康持续发展对于我国经济
在政府政策支持和自身创新驱动下,第三方支付已经从线上支付拓展到线下支付,从网络支付拓展到移动支付,覆盖了用户生活的各个场景。在互联网金融发展初期,第三方支付平台仅在金融机构与最终客户之间建立网上交易系统,提供商家和客户所需的网上支付软件和接口,作为中介平台提供基础的支付结算业务,搭建交易双方合作的桥梁。随着网络技术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随之提升,生活节奏加快,追求更加安全便捷的支付产品和服务。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步伐的逐步加快,以及人民对于多样化教育需求的不断增长,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呈现一片欣欣向荣的局面。为了能进一步提高办学效益和管理水平,缩小自身与公立高等院校的差距,许多民办高校开始引入绩效管理,而针对高校教师的绩效管理则是其中的重中之重。但是,就目前而言,民办高校仍然缺乏一套科学有效的教师绩效管理体系。许多民办高校或是直接套用企业的绩效管理模式,或是只凭经验制定绩效管理方案,使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