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酸纳美芬注射液拮抗阿片类药物静脉复合麻醉术后呼吸抑制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来源 :河北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y_lai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试验拟通过与盐酸纳洛酮注射液的比较,评价盐酸纳美芬注射液拮抗阿片类药物静脉复合麻醉术后呼吸抑制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方法:选择年龄18~65岁,体重指数18~31 kg/m<2>,ASAⅠ或Ⅱ级,择期于阿片类药物静脉复合麻醉下行乳腺手术、甲状腺手术、五官科手术等体表手术和腹腔镜手术;麻醉时间小于2小时;手术结束时,自主呼吸频率<10次/分,或P<,ET>-CO<,2>>45mmHg或无自主呼吸的患者48例。所有患者肝肾功能正常,不伴有神经肌肉、呼吸系统方面疾病,非妊娠或哺乳期,既往无阿片类受体拮抗剂过敏或全麻术后应用纳洛酮拮抗呼吸抑制失败史、精神疾病或者抗精神病药物使用史、酗酒或者滥用药物史。所有患者均未用术前药,均采用静脉复合全身麻醉。患者入室监测血压、心率、脉搏氧饱和度、心电图。麻醉诱导应用咪唑安定 0.03mg·kg<-1>,芬太尼5 μg·kg<-1>,丙泊酚1~2mg·kg<-1>,维库溴胺0.1m g·kg<-1>,气管插管后持续静脉输注1%丙泊酚2~6m g·kg<-1>·h<-1>,芬太尼2 μg·kg<-1>·h<-1>,间断静脉注射维库溴胺0.03~0.05rag·kg<-1>(手术结束前30min不再给予)维持麻醉。机械通气氧流量2L·min<-1>,调节呼吸频率(10~15次/分)和潮气量(6~10ml·kg<-1>),维持P<,ET>CO<,2> 35~45mmHg;围术期维持血流动力学相对稳定。手术主要步骤结束时静脉给予阿托品1mg,新斯的明2mg拮抗肌松药。手术结束时停止静脉输注丙泊酚和芬太尼。患者随机分配至试验组或对照组,根据药物使用方法给药。试验组(A组,n=24.):盐酸纳美芬注射液,0.25μg·kg<-1>,2min缓慢静脉推注,5min后可重复给药,直到自主呼吸恢复后停止给药。累计剂量不超过1μg·kg<-1>。对照组(B组,n=24):盐酸纳洛酮注射液,1μg·kg<-1>,2min缓慢静脉推注,5min后可重复给药,直到自主呼吸恢复后停止给药。累计剂量不超过1mg。 术前及术后一日测定肝功能(ALT、AST)、肾功能、(BUN、Cr)、血常规(RBC、WBC、Plt)。记录用药前和用药后即刻、2min、5min、之后每间隔5min直到拔管后5min血流动力学(BP、P、HR)及呼吸功能参数(VT、Rf、P<,ET>CO<,2>、SpO<,2>)变化;用药后的睁眼时间、指令恢复时间、用药后的拔管时间;用药后10分钟呼吸恢复率;两组病人用药总量,10min给药量,15min给药量;拔管后5min意识状况评分变化(Ramsay镇静评分)。记录试验室指标(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心电图变化及不良事件的发生、治疗情况及转归。 结论:盐酸纳美芬注射液可以用于治疗阿片类药物静脉复合麻醉术后的呼吸抑制,其安全性和有效性与等效剂量盐酸纳洛酮注射液相似。
其他文献
目的:对60例冠脉介入病人进行临床研究,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立普妥)治疗冠脉介入患者10天,监测其血脂和炎症反应标记物-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因子(sVC
目的了解2013年安徽省立医院普通科室分离菌和ICU分离菌之间细菌分布和对抗菌药物耐药性的分析研究。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1月~12月年临床各科室送检的病原体分离培养与鉴定,并对ICU与普通科室分离的病原体的分布及耐药性进行对比分析。同时对ICU临床分离菌的分布和耐药情况和普通科室分离菌进行比较性研究。结果2013年全院共分离4052株,其中普通科室3068株,ICU 984株,均以杆菌为主,其中
目的:研究HO-1/CO系统在颅脑损伤中的作用及可能的作用机制,为探讨HO/CO神经系统的保护作用提供试验的数据,从而为创伤性脑损伤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方法:选取成年SD大鼠104
目的:探索雷帕霉素促急性高眼压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存活的作用机制。  方法:采用健康成年Fischer344大鼠,8-12周龄,共36只。前房灌注生理盐水法建立急性高眼压动物模型,于术中
目的:应激反应是由于创伤、刺激等因素而引起的一系列神经内分泌反应。在全麻中气管捅管、拔管均会产牛强烈的应激反应,尤其在全麻拔管期,由于麻醉性镇痛药、镇静药及肌肉松弛药
目的: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和特发性骨髓纤维化(IMF)组成了经典的BCR/ABL阴性的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cMPDS)。与BCR/ABL阳性的CML不同,在PV、ET和IMF
目的: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是全球重要的健康问题,而轻度脑外伤(mild traumatic brain injury,mTBI)是最常见的TBI,占医院全部脑损伤的70-90%。常规的神
目的:观察实验性大鼠正常组、肝纤维化模型组、应用自拟中药干预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体外诱导分化为类肝细胞的差异,同时研究含不同浓度血清及细胞诱导因子的培养液对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