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网约车平台的民事责任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nking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移动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共享经济热潮,网约车逐渐进入人们的生活并在近几年中快速发展。借助于打车软件的实时定位,网约车平台可以精准对接车辆和乘客,人们出行时可以不再像以往一样需在路边翘首以待,而是原地轻轻按动手机,就可以便捷的享受出行服务。网约车的出现既减少了客运服务的空乘率,降低了运营成本,也减少了乘客的等车焦虑,提高了乘客的出行效率。但如同双刃剑的两面,网约车一方面确实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另一方面也带来了许多社会和法律问题。近年来由网约车引发的社会热点问题层出不穷,而这些热点问题的背后,往往就涉及到网约车相关各主体的责任纠纷。由于法律的滞后性,我国对网约车这一新兴事物的立法进展缓慢,特别是网约车平台的法律定位和应承担的责任一直存在较大争议。梳理近两年的裁判文书后笔者发现,虽然网约车已经出现多年,但司法实践中对网约车平台的责任问题仍未形成统一意见,同案不同判的情况在全国各地法院都有出现。如何合理的划分责任,保障网约车平台、网约车驾驶员和乘客的权益,成为当下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首先从案例着手,列举了几个近年来有关网约车交通事故责任的案件,继而引出此类案件同案不同判的司法现状。为全面了解网约车行业现状,本文对国内网约车行业近年来的发展情况、立法现状及学术界的观点进行全面的描述和分析,发现不仅现有立法对网约车平台的规定存在一定的缺陷,学术界对此也有较大争议。笔者根据网约车平台与司机的法律关系,将网约车平台的运营模式进行了分类,并对这几种运营模式进行法律分析,得出网约车平台在不同运营模式下应有不同的法律定位,承担不同的责任。通过对各地司法裁判文书的收集和实证研究,笔者梳理了同案不同判决的裁判理由并发现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在于法律规定的不完善和各地法官适用法律时的不同理解造成的。在前述分析论证的基础上,本文找出各模式下平台承担责任的请求权基础,并根据不同的运营模式对平台、驾驶员和乘客的责任进行具体分析,厘清了各主体之间的责任。最后本文从提高网约车行业立法层级、细化网约车平台责任规定和发挥指导案例作用三个方面对完善网约平台车责任提出建议。
其他文献
<正>新冠肺炎疫情为跨区域教研及送课带来了诸多不便,但乡村学校对跨区域教研和送课的需求却并未因此而有所减少。双师课堂采取主讲教师与辅导教师相互配合的形式,采用录课或线上直播的方式,由主讲教师进行主要授课环节,而辅导教师进行具体任务的落实。双师课堂模式,既可以很好地弥补网络课堂的不足,又能促进两地教师集体备课,是一个非常实用的选择。
期刊
“双减”政策的深入推进为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作业设计作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应该充分挖掘作业设计的内涵,巧妙将“双减”政策的要求渗透在作业设计当中,尤其是将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作为作业设计的主要遵循。针对小学低年级,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化特征,为其精准施策,设计作业,满足其学习发展需求,确保每个学生都能通过完成作业提升学习质量。
本文以2015—2020年沪深A股重污染企业为研究样本,分析企业绿色创新相关影响因素,特别是ESG信息披露和媒体关注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企业在环境、社会、治理方面的信息披露均对绿色创新有显著促进作用,尤其对绿色发明专利和市场化程度较高地区的企业作用更显著;媒体关注对绿色创新有显著的调节作用,能够进一步强化ESG信息披露与绿色创新之间的关系,这种强化作用在国有企业中更显著。ESG
世界经济不平衡发展及其规律是列宁提出的政治经济学重要理论之一。世界经济不平衡发展主要指世界范围内的不同国家之间发展不平衡的状态普遍存在。从时间维度看,中世纪以后随着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不同国家之间经济不平衡发展加剧;从空间维度看,经济发展不平衡在世界绝大多数国家之间普遍存在。世界经济不平衡发展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不平衡发展是绝对的,平衡发展是相对的。不平衡发展不仅存在于国家之间,包括发达
本文通过一次全市公开展示的美术学科双师课堂活动,呈现了两位执教教师在磨课过程中遇到的互动效果不佳、双师定位偏差、协作方式欠佳、示范教学低效、评价方式单一等问题及其应对策略,以期为正在探索双师课堂教学的一线教师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正助推我国教育改革发展,“AI+教师”联袂执教是有别于传统课堂的新型课堂模式,在传统课堂要素基础上,AI智能教师以教师助手的身份进入并构建着双师协同教学课堂。如何构建和谐完善的双师协同教学课堂,是AI教师进入课堂要探索的主要问题。本文以小学数学课堂为例,从AI教师进入课堂的价值诉求,AI教师进入课堂的现实困境以及实施路径展开对AI教师进入课堂的探究。
目的 探讨清肺止咳汤治疗痰热壅肺证咳嗽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 98例痰热壅肺证咳嗽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各49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清肺止咳汤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咳嗽气粗、痰多稠黄、烦热口干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清肺止咳汤治疗痰热壅肺证咳嗽患
“跨媒介的表演性”是电视舞蹈《唐宫夜宴》制作并产生影响的一个显著特点。该舞蹈在对荷花奖中国古典舞作品《唐俑》的引用中形成自己的影像化存在,即“舞蹈影像”;同时在引用中形成一种特殊形态的舞蹈,即“影像舞蹈”。通过AR技术呈现建筑、绘画、文物等,影像化、历史化、具体化、陌生化的身体存在构成了演员的舞蹈身体,形成一种关乎人存在的“身体网络”,从而在凝视、共鸣、想象中完成审美缝合。现代化进程中身体文化、审
马克思在《资本论》的论述中深刻阐述资本性质、内在矛盾与基本规律,并且总结了资本的特点,诸如逐利、扩张性等。历史环境对理论研究有巨大影响,《资本论》诞生的时代背景为工业资本社会,与当代资本不同,现如今已经形成了不同之前的形态以及逐利方式,利用市场空间的不断扩大来减轻内部矛盾和避免经济危机,基于此,对马克思经济空间的研究,可以进一步研究资本在当今时代存在的新形态,进而从空间理论来解释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
在幼儿教育阶段,民俗文化是不可或缺的课程内容。所谓民俗文化,从本质上来讲就是历经千百年演化而来的、最普遍的生活文化,它不仅镌刻着历史的印记,也是中华传统文明的精髓。本文主要分析了民俗文化在学前教育中的渗透价值,并提出了科学有效的引入措施,希望可以为广大幼教工作者提供有力的参考,以期提高幼儿园教学效率,促进幼儿个性品质和健全人格的养成,实现民俗文化弘扬与传承的教学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