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原发性骨髓纤维化患者基因突变的研究 第二部分 原发性骨髓纤维化患者的细胞遗传学研究 第三部分 血清铁蛋白是中国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中危-1组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zj0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探讨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患者ASXL1、IDH1/2、SRSF2、CALR和MPL基因突变及其临床意义。研究方法对484例PMF患者按2008年WHO诊断分型标准进行回顾性诊断,随访患者判定预后。应用直接测序法检测ASXL1第12外显子、IDH1第4外显子、IDH2第4外显子、SRSF2第1外显子、CALR第9外显子和MPL第10外显子突变状态,克隆后测序鉴定突变类型。比较基因突变患者与野生型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特征。结果127例PMF患者中ASXL1基因突变36例(28%),SRSF2基因突变2例(1.6%),未检出IDH1/2基因突变病例。ASXL1突变均为杂合突变,基因突变类型均为移码突变或无义突变,以G646Ffs*12最为常见。与不伴有ASXL1基因突变患者相比,伴有ASXL1的PMF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较高(P=0.004),脾脏肿大程度更明显(P=0.001),年龄>65岁者比例较高(P=0.054),染色体核型异常者比例较高(P=0.033)。两者在外周血血红蛋白浓度、血小板计数、外周血原始细胞比例、JAK2V617F突变率、DIPSS-plus染色体预后分组及DIPSS、DIPSS-Chinese和DIPSS-plus预后分组方面无显著差异。357例PMF患者中JAK2V617F基因突变178例(50%),MPL基因突变11例(3%),CALR基因突变76例(21%),CALR突变均为杂合性移码突变,其中L367fs*46(Ⅰ类突变)26例(34%),K385fs*47(Ⅱ类突变)47例(62%)。与伴有JAK2V617F患者相比,伴有CALR基因Ⅱ类突变的PMF患者年龄较小(P<0.001),外周血白细胞计数(P<0.001)和血红蛋白浓度(P=0.001)较低,外周血原始细胞比例较高(P=0.009),DIPSS和DIPSS-Chinese预后分组较高危组比例较高(P<0.001)。CALR基因Ⅱ类突变患者中外周血血小板计数异常者比例较高(<100x109/L P=0.01or>450x109/L P=0.042),脾脏肿大者比例较低(P=0.004)。伴有CALR II类突变的患者较伴有JAK2V617F突变患者总生存期明显缩短(P=0.003)。CALR II类突变是独立于DIPSS-Chinese预后积分系统的不良预后因素(P=0.002, HR2.153,95%CI,1.32-3.51),而ASXL1突变并非不良预后因素。结论ASXL1基因突变是中国PMF患者中常见的表观遗传学相关基因突变但其并非不良预后因素。CALR基因突变在非JAK2V617F或MPL基因突变的PMF患者中具有较高的突变率。伴有CALRⅡ类突变的患者较伴有JAK2V617F突变患者总生存期明显缩短,CALRⅡ类突变是独立于DIPSS-Chinese的不良预后因素。研究目的探索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患者的细胞遗传学异常及其预后意义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439例具有可分析染色体核型结果的原发性骨髓纤维化患者临床资料,应用Kaplan-Meier, Log-rank检验及COX回归模型评估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439例具有可分析染色体核型结果的PMF患者中异常染色体核型者123例(28%),其中复杂核型24例(20%),单倍体核型15例(12%),单纯+8核型异常21例(17%),单纯20q-核型异常15例(12%),单纯13q-核型异常9例(7%)。24例复杂核型中单倍体核型14例(58%)。123例染色体核型异常的PMF患者中,复杂核型者与非复杂核型者相比,伴有贫血的患者比例较高(P=0.016),两者间年龄、性别、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原始细胞比例、脾脏大小、体质性症状和DIPSS预后分组无显著差异。单倍体核型者与非单倍体核型者相比,两者间年龄、性别、外周血血红蛋白浓度、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原始细胞比例、脾脏大小、体质性症状和DIPSS预后分组无显著差异。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染色体核型异常、DIPSS-plus不良预后核型、单倍体核型和复杂核型是不良预后因素(P=0.007,0.022,0.032,0.034)。多因素分析显示单倍体核型是独立于DIPSS-Chinese的不良预后因素(P=0.003, HR3.339,95%CI1.514-7.367)。结论中国PMF患者中染色体核型异常者比例较低,复杂核型、单纯+8核型异常、单纯20q-核型异常和单纯13q-核型异常为最常见的染色体核型异常。单倍体核型是独立于DIPSS-Chinese的不良预后因素。研究目的:分析原发初治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 IPSS中危-1组患者的预后因素。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191例原发初治MDS IPSS中危-1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91例患者中位随访时间21(1-88)个月,中位生存期52个月。单因素分析中,血清铁蛋白≥500ug/L是原发初治MDS IPSS中危-1组的不良预后因素(P<0.001)。此外,年龄≥60岁、ECOG体力状况评分≥2分、血小板(PLT)≤50×109/L、中性粒细胞绝对值(ANC)≤0.5×109/L、、骨髓造血组织面积>80%、骨髓纤维化程度≥MF-1、骨髓细胞涂片原始细胞比例>5%,不良染色体核型亦是不良预后因素(P值分别为0.002、0.006、0.001、0.0031、0.011、0.006、0.011和0.012)。虽然血红蛋白浓度(HGB)和血清铁蛋白呈负相关,但HGB并不影响患者预后(P>0.05)。将上述单因素分析有预后意义的参数纳入COX多因素模型筛选,血清铁蛋白、ECOG体力状况评分、ANC、骨髓涂片原始细胞比例和染色体核型具有独立预后意义(P值分别为0.001、0.01、0.032、0.001和0.017)。选取血清铁蛋白、ECOG体力状况评分、ANC、骨髓涂片原始细胞比例和染色体核型提出了一个针对中国原发初治MDS IPSS中危-1组进行再次危度分层的预后积分系统,低危组、中危组、高危组患者的3年预期生存(PS)率别为83.7%、59.8%和27.7%,经Log-rank检验各组总体生存(0S)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这一新的预后积分系统有望对原发初治MDS IPSS中危-1组患者进行二次预后分层,对于高危患者早期采取干预性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其他文献
“十二五”规划纲要指出:为了加快我国财税体制改革,要建立健全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体系,探索建立地方政府发行市政债券相关制度;另外,为了积极稳妥推进我国城镇化建设,要深化城市
基层军医是部队基层卫生机构的核心资源,其业务水平直接关系到部队战斗力的生成、维护和提高。应加强基层军医的继续教育,使继续教育工作常态化,提高基层军医的专业技术水平,
“香山帮”的营造技艺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种“无形文化遗产”的传承,离不开人、技术特征、作品特色三个方面的共同支撑。文章的研究也紧紧围绕这三个方
词汇是英语语言的基本组成部分。如果学生不掌握一定的词汇量,就无法顺利进行听、说、读、写、译,也就无法进行英语交流。英语词汇教学也是英语语言教学的基础。对教学者而言,通
发展水生态文明,实现人与水和谐,是城市文明的必要基础和重要标志,对于促进人与水和谐、实施强省战略、强化生态之基、实现科学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本文旨在对六安市水
隐喻,作为一种特殊的言语表达手段,用在文学作品中旨在展示作品意犹未尽的潜台词。文学作品的隐喻与语言学中的隐喻研究不同,它不单局限于词汇层面,而应覆盖作品的所有表义层
研究以Twaron纤维织物为增强材料的复合材料的防弹特性.通过大量实弹试验,初步优化了树脂基体体系,并着重分析了不同树脂基体,不同树脂含量,不同团化压力等对其芳纶复合材料弹道性能的影
中兽医针灸学历史悠久,而电针疗法的应用是中兽医针灸学的进步和发展,电针疗法是在毫针刺法的基础上与电刺激相结合的一种新的疗法.它根据所治疾病的需要,选取适当的穴位,用
目的观察药物流产后服用复方阿胶浆的疗效。方法将孕7周内需终止妊娠并要求药物流产的120例孕妇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均采用常规药物流产。实验组流产后服用复方阿
本项研究采用有声思维、回顾、访谈等方法 ,记录了 16名中国大学生在一次英语写作任务中的思维过程 ,对此过程中的母语思维进行定量和定性的分析。研究发现 :(1)二语写作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