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实验收集了8省11个地区半夏种质资源,从植物学性状、农艺性状、有效成分含量三方面对其进行综合比较,筛选出表现最佳的的种质,为甘肃地区半夏引种产地的选择提供建议;对半夏栽培管理中种茎退化及遮阴进行研究,为甘肃清水地区地区半夏栽培管理提出指导性意见。其结论如下:1、半夏株高、茎粗、叶面积、叶长宽比均与倒苗率相关,其中叶面积与倒苗率相关性最强,相关系数为0.548,即叶面积越大,倒苗率越高;其次为茎粗,相关系数为-0.212;株高和叶长宽比与倒苗率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117和-0.071。由上分析可知半夏叶面积越小,茎越粗倒苗发生概率越小。与之前研究人员杨小艳的发现不同,半夏叶形与倒苗发生相关性较低,且为负相关。2、不同产地半夏相应成分含量均符合201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的要求,表明甘肃清水地区环境适宜半夏生长和成分积累,可以作为半夏重要的生产基地。3、绘制不同来源半夏HPLC图,对其进行相似度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贵州黔南和甘肃成县相似度最高,分别为0.9668和0.9644,这两者在聚类分析时也被聚为一类;而河北深泽与山东菏泽的相似度最低,分别为0.7194和0.7282,聚类分析时两者同样被聚为一类。即前者化学成分方面表现最好,而河北深泽与山东菏泽两地半夏品质最差。4、通过灰色关联度法对不同产区半夏生长期指标,主要农艺性状及有效成分含量与参考系进行关联度计算,并依据其重要性赋予不同的权重,完成对全国8省11个产区的半夏资源的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甘肃康县、河南卢氏、贵州黔南三地的半夏的加权关联系数最高,与参考居群最为接近,是优良的种质资源,而河北深泽与山东菏泽两地半夏种质综合表现最差,建议谨慎使用。5、不同来源半夏引种当代与第二代在产量,有效成分含量方面有一定差异,但均属于药典意义上的合格品;通过配对数据的T检验发现,除总酸含量外,其产量与有效成分含量差异不明显。表明引种到甘肃的半夏,其收获的块茎第二年可以在该地区继续种植。6、研究了不同遮阴处理下半夏产量及其有效成分含量,并与不遮阴组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尽管两者具有一定差异,但遮阴处理后的半夏符合201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相关规定,属于合格商品,此外40%遮阴、遮阳网高度0.5 m实验处理下半夏获得最大产量,同时适当的遮阴处理还利于半夏生物碱,蛋白质及多糖的积累,进而提高半夏药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