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公共服务是美国学者登哈特在对新公共管理进行批判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新型的行政模式,自产生以来就受到了国内外众多学者的推崇。在我国,学者们对新公共服务的借鉴和吸收主要体现在关于服务型政府的研究上,已成为学术界的一个亮点。多数学者都认为,它是对新公共管理的一种替代,代表着21世纪公共行政发展的方向,当然能够成为当代中国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的理论支持。然而,他们似乎忽视了这样一个事实:新公共服务起源于资本主义经济相对发达、多少有着与韦伯官僚制原型有关的行政传统以及经受过新公共管理洗礼的国家,它与一组特定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条件相联系。本文的研究正是在上述背景下展开的,首先从背景、理论渊源、概念及内容等方面对新公共服务作了全方位的界定,认为新公共服务是一组彼此关联的信念和价值,有着特定的知识体系;其次,以美国的“公民第一”运动、英国地方政府的最佳价值模式、澳大利亚的公共服务法案、韩国的亲切服务运动为例阐述了新公共服务的实践形态,完成了对新公共服务的“理解”;再次,根据新公共服务的标准考察了中国公共行政的生态环境,认为新公共服务在当代中国的产生和推行还受着诸多因素的制约,如市场经济有待进一步完善、理性官僚制还不是十分成熟、宪政及法律制度还不是十分完善、公民民主参与意识不强、公民社会相对弱小等等;最后,指出了中国公共行政改革的取向:以进一步完善理性官僚制为战略,以借鉴新公共服务等西方的先进理论为策略,从而实现一种理性官僚制为主、新公共管理和新公共服务为辅的多元化治理模式。这一结论可谓对盲目推崇新公共服务的一种“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