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小板是在2004年专门设立的服务于中小型企业和高科技企业的板块,作为主板市场功能的补充,丰富了资本市场的层次,但是由于其内部企业自身信用低,资产抵押能力弱等内在原因和担保机构的不完善以及金融制度以国有为主等外在原因,导致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现象的存在。根据优序融资理论,企业产生资金需求时,其内部积累的资金流首当其冲作为第一选择,存在的剩余资金缺口企业会花更大的成本从外部寻求融资。在市场上处于弱势地位的中小企业在积极筹集外部资金时难度就会不自觉的递增,成本提高。所以,如何解决企业在实务中所面临的融资问题一直是理论界与实务界关注的焦点。通过大量研究,我们发现想要缓解公司的融资束,其途径不外乎就两种:改善内部资金流和将外部融集资金成本控制在较低水平。在内部资金流既定的情况下,外部投资者对公司做出是否投资的决策,取决于公司对外披露的财务报表所释放出的经营绩效与财务状况信号,稳健性原则作为高质量信息的载体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保障对外披露财务信息的整体性,对外部财务报表使用者产生相应的影响。 基于以上考虑,本文立足于山东省区域经济发展,以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以会计稳健性对融资约束的影响作为主题,选取多个相关变量对融资约束进行控制。从国泰安和锐思数据库搜集2012-2015年的数据,通过Excel筛选整理成面板数据。根据文献综述部分关于会计稳健性和融资约束指标的梳理,确定盈余波动模型作为稳健性的替代变量,选择全方位、多指标构建融资约束模型,通过STATA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相关性和多元线性回归,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确定会计稳健性和融资约束的关系。然后考察在该关系下,企业通过发行债券向外部筹集所需资金的难易程度。最后引入监事会持股比例来衡量公司治理,研究其与稳健性、融资约束之间的关系。沿着以上思路开展实证研究,其结果表明,中小企业采用稳健性的会计政策有助于缓解中小上市公司的融资约束程度,此时企业可以以较低的债务融资成本从市场获取更多的经营资金,公司通过提高监事会的持股比例,激励监事积极行权,形成严格的内部监督控制机制,加强了企业的稳健性原则,从而进一步促进了会计稳健性对于融资约束的积极作用。最后根据实证分析,提出合理的政策建议。 本文在文献综述、理论基础和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探索会计稳健性对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不仅在一定范围内扩充了国内外关于会计稳健性与融资约束之间关系的研究成果,而且对政府从宏观层面上和企业从微观层面上寻求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方法提供依据。同时,在我国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大的背景下,对推动我省经济体制改革,健全风险资本市场机制有着深远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