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支撑Ni基催化剂制备及其电催化性能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c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太阳能、风能等清洁的能源已经开始逐渐普及。然而,这些种类的能源会受到每日和季节性的间歇性和区域变化,在目前储能技术还不够完善的情况下,可能会制约这些能源的使用效率,从而引发一系列的能源短缺问题。解决这个问题最有前景的方法之一是将不稳定的能源转化为相对较为稳定的化学能,氢能作为一个能量密度高较为稳定的能源可以满足这些需求。电催化分解产氢是制氢的一个重要的手段,其半反应产氧反应同样可以用来制备大量的氧气,是绿色高效无污染的清洁能源。目前面临着的难题是,适用于双功能全水分解的催化剂研究还显得不够虽然贵金属元素如Pt,Ir和Ru等催化性能较好,但是价格昂贵并且地球储量稀少,开采困难,限制了催化剂的大规模应用与商业化并往往只能用于单侧催化。过渡族金属相对来说价格较为低廉,并且地球上资源储备丰富有望成为低廉而且高效的催化剂,其中Ni基催化剂相对拥有优秀的电导率,地表储备丰富并且获取较为容易。由此,开发研究以方法简单,廉价并且性能优秀的过渡基底的双功能催化剂材料是研究的核心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本文首先总结了低成本高效率制备全水分解催化剂需要考虑的设计原则。首先,为降低成本,催化剂的材料选为Ni基金属催化剂;由于传统的涂敷方法制备催化剂容易脱落且稳定性不够好,工艺较为繁杂,选择采用原位生长的方式制备催化剂;由于双功能催化剂可以节约生产成本,而适用于双功能催化的催化剂目前仍然较少,决定制备双功能全水分解催化剂。最后,为提升催化剂的性能,采用了不同的研究策略如空位工程以及异质结工程,并相对于耗时较长的催化剂合成优化了合成方法首先,考虑到空位对活性位点的引入以及对电子结构的影响,本文采用了以碳布为基底,利用水热法,化学气相沉积法和硼氢化钠还原的方法原位制备出Ni基硫化物催化剂,通过工艺参数优化确定最佳的还原时间,成功得到了引入硫空位的NiS催化剂。所得样品在HER仅需164mV即可达到10mAcm-2的电流密度,比未引入S空位的降低了26mV,在OER仅需240mV即可达到10mAcm-2的电流密度,比未引入S空位的降低了44mV,全水分解仅需1.67V的电压可以达到10mAcm-2的电流密度。通过光电子能谱说明确定Ni2p的峰发生了较大的偏移,说明了空位的引入对电子结构的调节作用。通过密度泛函理论计算进一步说明硫空位可以增加对应位点的电荷密度,有利于对应位点的电子传输效率提升,从而使得样品导电性的得到了改善硫空位的引入更有利于H+的吸脱附,从而提升了活性位点的本征活性。进而,为了进一步简化合成,增加样品的全水分解性能,制备双功能催化剂,引入了多价态的钒元素,提出了制备含Ni与V两种金属阳离子的异质结催化剂策略。通过水热法和化学气相沉积法,原位合成了自支撑NiS/VS纳米催化剂。在钒引入后催化剂仍然保持纳米片形貌。在HER一侧仅需的电位为158mV即可达到10mAcm-2电流密度,OER的电位为240mV,同时,双电层电容说明多价态的钒元素的引入带来了更多暴露的活性位点,继而提升了催化活性。当NiS/VS在双电极电解池中,在1.64V的低电压下可以达到10mAcm-2电流密度,并表现出优秀的稳定性,异质结的界面带来了强烈的电子耦合作用,有利于催化性能的提升。NiS/VS展现出了优秀的催化性能。最后,为了避免使用工艺时间长,副产物多,污染高,耗能大的合成策略,优化了合成方法与合成路线,引入Rh元素,通过简单的原位腐蚀法原位制备出Ni基纳米催化剂。Rh的引入带来了催化性能的提升,粗糙的块体表面提升了样品的活性面积,有利于活性位点的暴露。在HER一侧,仅需65mV就可以达到10mAcm-2的电流密度,比未引入Rh的降低了169mV;在OER一侧,仅需260m V就可以达到10mAcm-2的电流密度,比未引入Rh的降低了103mV。用于全水分解,仅需1.56 V的过电位即可达到10mAcm-2的电流密度,表现出了优异的全水分解性能。本论文针对原位自支撑催化剂存在的高成本,适用性较差的情况作出对策,为快速合成高效的镍基双功能全水分解催化剂提供了十分有益的经验。
其他文献
pH响应膜是一种对外界环境pH值变化具有刺激响应和自我调节功能的智能膜。当外界环境pH值发生变化时,具有pH响应功能的聚合物发生构象变化,通过改变膜的孔径大小,影响其渗透性能。pH响应膜可以适应不同环境,作出相应的性能改变,在药物控制释放、水处理和化学阈等多个领域受到广泛关注。本文通过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的方法将具有pH响应性的单体甲基丙烯酸二甲氨乙酯(DMAEMA)接枝到聚偏氟乙烯(P
光催化产氨反应能够有效利用空气中充足的氮气,缓解传统合成方法导致的全球变暖等问题。催化剂表面受光激发产生的载流子激活N2分子中的N-N键,并与来自水的质子结合转化为NH3分子。BiOCl具有独特的层状结构、无毒、化学性质稳定等优势,但因光生载流子分离效率低、禁带宽度较大、光吸收程度较弱、比表面积较小等弱点限制了其在固氮领域的应用。针对这些问题,本文采取调控物相结构、表面形貌和构建异质结构的方式对B
随着各种玻璃陶瓷体系不断被研究完善,玻璃陶瓷已然成为当前最具发展潜力的陶瓷材料之一,白榴石玻璃陶瓷具有较高的机械强度、断裂韧性及生物相容性,通常被用于高性能义齿材料。但是,作为一种难加工的硬脆材料,该材料在磨削过程中通常会产生大量的表面和亚表面损伤,严重影响材料的性能。为了提高白榴石玻璃陶瓷的精密磨削加工质量,有必要对材料在磨削过程中的材料去除机理进行研究。首先,通过准静态条件下纳米压痕实验获取了
生物电极是实现生物组织与外部电气硬件信息交流的关键界面器件,其在人类大脑研究、生物电子医疗和神经义肢等科学研究领域起着至关重要作用。为匹配生物组织的拉伸特征,例如,人体肌肉具有40%的伸缩,要求电极具有一定的柔韧性和可伸缩性,使其在拉伸状态下具有低电阻变化率,避免因电阻变化巨大,形成低清晰度、不准确的电信号,甚至电极失效。然而,典型导电材料(金属、碳、导电聚合物等)的不可拉伸性,很难使电极在高拉伸
随着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的加重,开发新型清洁能源成为当下的研究热点。电解水是解决能源和环境危机的一种很有前途的方法,该过程可以产生清洁的氢能源,且二氧化碳排放为零。但组成水分解的析氢反应和析氧反应均需要高效的催化剂驱动。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OFs)因具有稳定可调控的结构及较多的活性表面,在电催化方向具有较大的开发前景。基于ZIF-67开发的Co基电催化剂,在保留前驱体材料优势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了材料
在厌氧消化过程中,由产酸发酵菌群产生的丙酸、丁酸等有机挥发酸(VFAs),须由产氢产乙酸菌群将其转化为乙酸和H2后方能进一步被产甲烷菌群利用并最终被转化为甲烷,具有互营降解的显著特点。其中,丙酸是最易由产酸发酵菌群产生,却是最难被产氢产乙酸菌群进一步转化的VFA,被认为是影响厌氧消化效能和系统运行稳定性的重要因素。基于颗粒活性炭(GAC)可以通过构建微生物种间直接电子传递(DIET)途径促进VFA
受自然界生物马达的启发,研究出了许多人造微马达,这类微马达能够将周围介质中储存的化学能或其他形式的外部能量(如光)转化为自主驱动实现运动。目前人造微马达主要由有机高分子材料和无机硅材料以及贵金属材料制备而成,面临着生物相容性差等问题,并且现有的大部分化学驱动微马达需要不断补充过氧化氢燃料为马达提供能量,某些中间有毒副产物限制了微马达的广泛应用。因此亟待开发能实现多种生物酶有效分装及协同作用的具有良
石墨烯气凝胶是一种以石墨烯为主体,具有三维网络骨架结构的骨架材料。具有质轻、孔隙率高、比表面积大、导电性好、亲油疏水等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能,在航空航天,电极材料,能源储存,环境保护等众多领域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然而,由于石墨烯片层间存在π-π键及范德华力,导致石墨烯纳米片层之间极易发生团聚与堆叠,且随着材料多孔性的提高,结构的机械性能难以避免随之降低。故在构筑石墨烯气凝胶三维网状结构的同时,如何保证
SiCp/Al复合材料以其优异的性能逐渐应用于航空工业。但由于尺寸的限制,超大型零件必须采用锻造工艺才能实现热加工。因此,研究分析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锻造工艺,能够为实际的SiCp/Al复合材料锻造提供理论支撑和技术指导。本文以粉末冶金态15vol%SiCp/2009Al复合材料为原始试样,在热模拟实验机上进行了热压缩实验,分析并构了复合材料的热变形本构方程和热加工图。采用得出的最佳变形参数对Ф1
亚砜是一类具有良好生物活性和重要应用价值的含硫化合物,广泛存在于大量天然产物、药物、配体和功能材料中,是有机化学合成中重要的结构单元,更重要的是,亚砜化合物在有机催化以及金属缓蚀领域开始进行应用。因此,亚砜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及其在金属缓蚀领域的应用受到科研人员越来越多的关注。具体工作如下:亚砜化合物的合成方法研究。该反应以1H-吲哚与苯亚磺酰胺为原料,三氟乙酸为促进剂,水为溶剂,在温和的反应条件下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