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红细胞生成素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来源 :延边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ngsc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对象及方法采用线栓法闭塞大脑中动脉建立可逆性局灶性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将41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A:假手术组(7只)、B:缺血再灌注组(17只)和C:EPO治疗组(17只),观察缺血2h再灌注24h时神经功能损害改变并评分,干湿称重法测定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侧脑组织的含水量,用比色分析法测定血清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及超氧化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力并从各组抽取2只大鼠取脑制作病理标本,观察其形态学变化。统计结果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各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再灌注24h时缺血再灌注组、EPO治疗组的神经功能缺陷评分降低,脑组织含水量和MDA含量增加(p<0.05),SOD活力下降(p<0.05);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较,再灌注24h时EPO治疗组神经功能缺陷评分增高、脑组织含水量和MDA含量降低(p<0.05),SOD活力增加(p<0.05)。病理形态学改变:A组大脑皮层神经细胞没有病理性改变。B组局部区域内神经细胞水肿明显,固缩性改变及嗜酸性变较多,神经毡明显疏松化,但组织结构尚存。C组局部区域内细胞轻度水肿,少许固缩性改变及嗜酸性变,神经毡疏松不明显,病理改变程度与B组相比细胞损伤程度轻。结论促红细胞生成素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其他文献
摘 要现如今,好多学生都不喜欢语文这门课程,认为语文课过于枯燥乏味,大多学生选择在语文课干自己喜欢的事情,比如看自己喜欢的课外书,和同学聊天,甚至于呼呼大睡。这就说明教师与学生之间存在着很大的问题。新时期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之中,非常强调师生间的有效沟通,老师需要在课堂中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沟通交流环境,这样才能取得较为显著的教学效果。但从目前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来看,师生间的沟通交流并不乐观,本文先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特点、MRI特征、手术治疗方法的选择,并进一步评价其治疗效果。  方法:本文筛选了23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其中男性165例,女性71例,年龄在17~80岁
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反映学生学习成果的关键途径。所以,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除了日常的教学任务以外,教师必须要注重学生这一方面能力的培养,以此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此次论文主要探讨的是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培养对策。  关键词语言表达;小学语文;教学;培养对策  中图分类号:C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23-017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