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记忆与想象的变奏——格非小说创作研究

来源 :福建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lb1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审美在语境上是移动的,历史的回眸往往折射出辩证法的灵光。八十年代中后期,先锋小说的崛起一度在中国当代文坛掀起形式探索的“叙事革命”。先锋小说行进在语言形式之途,通往文学本身的叙事历险,不仅改写了当代小说以及文学本身的定义,而且提升了纯文学的内在品质与艺术标高,促成了中国当代文学从创作到批评领域真正意义上的现代转型。但长期以来,先锋小说一直佩戴批评家授予的形式主义徽章,“叙事革命”所产生的广泛深远的影响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阐释,人们大都从纯文学审美自律的视域出发,对先锋小说的形式探索作单向度的解读,形式实验与社会、历史和意识形态之间复杂互动的关联常常被遮蔽悬置。事实上,“纯文学”的形式自律并非远离尘嚣的审美桃源,毋宁说它以一种否定的辩证法,迂回曲折地行使着批判与反抗的功能。 在这一重新审视先锋小说的文化意识形态视域里,本文选择格非这位具有浓厚先锋性的作家进行个案考察。格非是一位文体自觉意识很强的探索型作家,他的叙事历险不仅探测了当代汉语写作的可能性边界,而且其多样化的形式探索蕴涵着深厚的历史意蕴与存在之思。论述格非小说显然必须将其置放于先锋文化场域中进行讨论,格非的叙事历险正是以其为起点的,而且其创作历程本身也是先锋小说发展变迁的一种缩影。叙事中的时间塑形不仅是格非小说形式创新的主要手法,而且也为当代文学叙事提供了新的时空经验。记忆与梦幻是格非小说的核心母题,格非的小说是对遗忘的一种反抗,它一方面对历史的迷魅展开记忆的侦探,另一方面又对梦幻与现实之间的隐喻关系进行深刻地揭示。作为当代新历史小说的代表性人物,格非书写了现代性回眸视野中的历史化和形式化乡村,他的历史叙事既是乡土的文化挽歌,又是一种现代性想象的历史可能,一种乡村、民间记忆与现代性想象交织的可能性现实。格非的城市书写,无论是春梦里的都市视景,还是对都市人精神谱系的分析,或者文明暮色中的知识人画像,以及飘扬在文化废墟上的欲望旗帜,它在偶然、荒诞与反讽的叙事情境里,刻绘了一幅现代性诊断的城市精神地图。时间与记忆,乡村与都市,历史与现实,组成格非小说这一审美多面体,它不仅是先锋小说世界里优雅奇幻的叙事晶体,而且也是中国当代文学前沿领域的一座美学险峰。格非的小说创作以语言和形式为叙事的出发点,但其小说并非一个孤立封闭的形式自足体,它总是传递着文学与社会、历史、意识形态之间的审美脉动。 格非在文化转向中所进行的叙事转型,通过对传统文言进行创造性转换,探索了汉语叙事新的可能性,在“文”、雅与当代汉语写作上取得了新的突破。格非二十年的创作历程,不仅成为先锋小说发展历程一种缩影,而且也印证了先锋小说叙事革命在文化意识形态上的深远影响。
其他文献
“创世神话”虽是一个译白西方的学术术语,但中西均有其实,且被学者视为人类思维的第一个成果和后来众多学科发生的源头。本论文以创世神话的核心母题为研究材料,以创世神话的“
王充的《论衡》作为一部哲学思想著作,学界对之已有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但是,作为一部文学作品,《论衡》所受到的关注则相对较少。在前人关于《论衡》的研究中,或是在各版本序
本文要研究的是长期以来受到学术界忽视的一类小说创作——晚清小说家以现代观念对古典小说所进行的改写与重写,本文把这类小说命名为翻新小说。本文的基本思路是,将翻新小说置
本文在新发掘的文学史资料基础上,致力于先秦诗歌及相应诗学观念的还原性考察。这种考察意在了解中国早期诗歌的发生、发展历程,辨析从诗歌产生到《诗经》集成的不同时期里面,社
学位
该论文以清前期世情小说中的父亲形象为主要研究论题,选取这一时期具有典型性的五部作品为主要研究对象,间或参照其它的一些文学作品,以父亲地位的历史演变及清以前父亲形象的文
奈保尔是后殖民文学的代表作家,他五十年来创作了三十多部作品。这些作品题材广泛,主要是关于前殖民地国家社会的生活,表现殖民统治对这些国家语言、政治、文化和价值观等的持久
本文以郭小川作品为主要研究对象,论述内容包括其全部诗歌创作,部分杂文及解说词。参照《郭小川全集》提供的郭小川丰富翔实的日记、书信内容,勾画出郭小川的生命轨迹。考察其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