暧昧的现代性追求——晚清翻新小说研究

来源 :首都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rkelf69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要研究的是长期以来受到学术界忽视的一类小说创作——晚清小说家以现代观念对古典小说所进行的改写与重写,本文把这类小说命名为翻新小说。本文的基本思路是,将翻新小说置于晚清小说变革与社会文化变革这一特定时代语境中来加以理解。本文认为,只有对晚清特定文化语境进行分析,翻新小说的创作动因才能够得到圆满的揭示;也只有在晚清特定的文化语境中,翻新小说的意义才能够得以彰显。本文的主要观点,是主张翻新小说是因应晚清“新小说”运动而出现的一股创作思潮,翻新小说在题材主旨与语言叙述层面,都对古典小说进行了颠覆性的改写,这种改写所表达的乃是一种打破传承、求新求变的现代性追求。但是由于种种因素的制约,这种现代性追求又总是呈现出一种矛盾暧昧的色彩。 本文主要内容除导论与结语外,共分为五章。导论部分首先对本文的研究对象翻新小说进行概念界定,介绍其研究现状及研究价值,阐述本文的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第一章对翻新小说的创作与出版情况进行考证与还原,并且在考证的基础上编出了一个尽可能详细的翻新小说创作年表,最后又对未署真名的几位翻新小说作者的真实身份进行了探究。第二章考察翻新小说的创作动因。“新小说”阵营对古典小说的不满与指责,商业化写作条件下通俗娱乐文学的发展,以及中国小说中固有的“续书”与“仿作”传统,一系列因素的共同作用,导致了翻新小说的发生。第三章讨论翻新小说在题材主旨方面对古典小说的颠覆。藉由对古典小说的颠覆性重写,翻新小说发展出一套全新的现代社会想象,但是诡异的是,这种想象往往以一种奇怪的方式退回到传统模式中去。第四章分析翻新小说的艺术技巧与表现手法。一方面,翻新小说试图在文体观念、结构布局、叙述方式上突破古典窠臼,另一方面,翻新小说又处处借鉴、模仿甚至机械复制它所要改写的对象古典小说。第五章将翻新小说与晚清“新小说”主流思潮以及晚清翻译小说进行类比。翻新小说代表了晚清“新小说”运动的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而翻新小说对古典小说的改写,与翻译小说对西方小说的改写,同为转型期中国文学的特有现象。结语部分在前面五章的基础上对翻新小说的历史地位与现实意义进行综合评价。
其他文献
北京话的语音研究由来已久,这主要因为其特殊的政治和文化地位。前人的丰富成果所涵盖的范围非常广泛,从元音、辅音、声调,到音节、词语、句子,这无疑为我们的后续研究奠定了坚实
在人类文化生活中,水是一个重要的原型意象,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女子、道、生命是水意象的三个基本原型意义。三者在本质上是三位一体的关系,通过“混沌”这一中介统一于水原型
张思珍,旅美华人,美国莱思常春藤教育机构负责人之一。她与先生刘力明博士结合中美两国的教育之长来培养自己的两个女儿,使她们在高中毕业时都成功地被哈佛大学录取,并双双以高等荣誉优秀毕业生的身份从哈佛毕业。张思珍认为,家长需要发掘孩子的长处和兴趣,这是孩子成才的第一步,而培养他们的行为习惯、合理安排时间以及克服困难等“软能力”,则是孩子成功所应具备的优秀素质。  发掘孩子的长处与兴趣  “我和先生将培养
在现代汉语复合词研究中,语义一直是语言学界十分关注的课题。传统的词义研究只关注复合词的语法结构,而忽略对复合词内部语义关系的考察。但是,语法结构关系并不能等同于语义关
古今中外的各类文学作品中,都不乏对母亲形象的书写。笔者以母亲形象为研究对象,将研究范围界定为清前期这一历史时期世情小说里的中上阶层母亲形象。这类母亲形象身上阶级性和
“创世神话”虽是一个译白西方的学术术语,但中西均有其实,且被学者视为人类思维的第一个成果和后来众多学科发生的源头。本论文以创世神话的核心母题为研究材料,以创世神话的“
王充的《论衡》作为一部哲学思想著作,学界对之已有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但是,作为一部文学作品,《论衡》所受到的关注则相对较少。在前人关于《论衡》的研究中,或是在各版本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