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全国人口约有13亿,农村人口约占总人口的70%,是一个典型的以农业为基础产业的发展中国家。近些年,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社会事业得到了长足进步,城市社会保障体系日渐完善,但农村社会保障仍然非常滞后,且制约着农村经济改革与发展,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瓶颈,所以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实现科学发展的重中之重,难中之难就在于建立完善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尤其是处于核心地位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故探索建立适合我国国情国力的农村保障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运用历史考察法、比较分析法和问卷调查法等方法,以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地区为例,对我国农村养老保险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首先,对我国养老保障问题的研究背景进行了简单的阐述。其次,简要介绍了我国农村养老保险的历史演进。再次,以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地区为例,分析了目前我国农村养老保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模式单一、家庭养老保障不尽如意。紧接着介绍了国内外的成功做法,并总结了国内外成功经验以及对我国农村养老保障的启示;最后,根据我国农村实际,对家庭养老、社会养老、社区养老的保障功能进行分析得到,依靠任何一种保障方式都无法彻底解决我国农村的养老问题。针对我国农村养老保障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我国农村特别是中西部农村养老保障的对策。我们必须因地制宜地构建多层次的农村养老保障模式,对农村养老保障的责任,在国家、社会、社区、家庭和个人之间协调适度分配,寻求一种家庭、社会、社区、个人多元化养老保障方式,充分利用和发挥每一种保障方式的优势,同时根据地区经济状况分层次确定保障模式,即确定贫困地区模式、经济发展地区模式、富裕地区模式,从而广泛调动家庭及社会各界力量,满足社会成员多层次的保障需求,高效解决农民养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