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遵循古代传统汤剂的煎煮原则,对经典名方“甘姜苓术汤”中的药材进行本草考证和基原确定,研究煎煮方法,建立质量标准、标准操作规程,研究从饮片到对应实物的量值传递,使经方的使用标准化、规范化,达到现代化中药制剂的标准,为经方更好地发挥疗效提供依据。方法:依照古籍记载,对经典名方“甘姜苓术汤”中的药材进行本草考证和基原确定,按经方记载的方法进行煎煮研究,确定制备工艺,方中四个药味,每味选择来自不同产地的15个批次,随机匹配煎煮,制备15批物质基准对应实物。参照2015版中国药典,采用薄层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其进行研究,制定薄层鉴别、含量测定、指纹图谱方法,建立质量标准。结果:甘姜苓术汤物质基准实验研究中包括制备工艺和质量标准两部分。在制备工艺方面:依照甘姜苓术汤处方,方中药味加纯化水1000mL浸泡30分钟,明火加热,武火加热约10分钟,文火加热约20分钟,100目尼龙布过滤得滤液600mL,冷冻干燥。质量标准方面,建立了甘草、干姜薄层鉴别方法;建立了HPLC含量测定和指纹图谱测定方法,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均良好。在对应实物指纹图谱中以甘草苷为参照峰,确定了15个共有峰,通过对照品比对,指认出4号峰为甘草苷、13号峰为甘草酸、14号峰为6-姜辣素,对应实物指纹图谱与对照指纹图谱相似度良好,均大于0.9。15批物质基准对应实物指标成分甘草苷、甘草酸、6-姜辣素的平均含量分别为24.5mg/g、35.6mg/g、1.6mg/g。15批物质基准指标成分甘草苷、甘草酸、6-姜辣素平均转移率分别为70.65%、43.79%、7.70%。15批物质基准对应实物平均出膏率为12.33%。15批物质基准对应实物平均含水率为9.03%。结论:建立的经典名方甘姜苓术汤制备工艺在尽可能还原古法的基础上能够较稳定制备甘姜苓术汤物质基准对应实物;应用薄层色谱法研究并建立甘草、干姜的鉴别方法,能对甘姜苓术汤物质基准对应实物进行很好的鉴别,且阴性无干扰;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甘草苷、甘草酸、6-姜辣素为对照,研究并建立含量测定、指纹图谱的方法,方法简便、准确可靠,可用于甘姜苓术汤物质基准的质量控制。15批物质基准对应实物指标成分甘草苷、甘草酸、6-姜辣素的平均含量、平均转移率、出膏量、含水率均未出现离散数据(平均值的70%~130%以外)。暂定甘草苷、甘草酸、6-姜辣素的含量范围分别为17.1~31.8mg/g、24.9~46.3mg/g、1.1~2.1mg/g;甘草苷、甘草酸、6-姜辣素的转移率范围分别为49.46%~91.85%、30.65%~56.93%、5.39%~10.01%。暂定出膏率范围为8.63%~16.02%。暂定含水率范围为6.32%~1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