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Higgs粒子是粒子物理理论“标准模型(Standard Model,SM)”中预言的粒子,它解释了物质质量起源的问题,其意义为:对完善粒子物理理论的发展和探索新物理都具有极其重大的作用,被物理学界称作“上帝粒子”。在2012年7月,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分别在大型强子对撞机(LHC)上的ATLAS和CMS两个实验中都观测到了Higgs粒子,其质量在125Ge V附近。这项成果标志着“标准模型”的完成,也标志着新时代的开始。虽然目前Higgs粒子是可以得到的,但是对其产生机制、物理性质、统计质量甚至进一步对新物理规律的探测和研究,依然是当前国际物理界的前沿和热点问题。目前物理学界普遍认为单凭LHC的实验对待以上的问题是很难以做出明确的结论的,还需要建造能够产生大量Higgs粒子的工厂来做精确测量。这个Higgs粒子工厂即为我国讨论研究的下一代加速器:环形正负电子对撞机-超级质子对撞机(简称CEPC-Spp C)。CEPC-Spp C是未来的中国高能物理对撞机项目。CEPC将能够产生大量的Higgs粒子,从而实现对Higgs粒子属性进行精确测量;同时可以进行其它标准模型(SM)的精确测量,如Z、W粒子测量等。CEPC在寻找新物理方面将能够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中探测器设计和优化是CEPC项目成功的关键。关注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在满足束流环境和造价限制的要求下,尽可能精确地测量CEPC项目关注的物理量。基于Geant4全模拟的模拟工具是探测器设计和优化所必不可少的。在实验前期,通过Mokka模拟软件平台对CEPC部分子探测器系统的几何以及物理要求进行了双方面交互验证,使探测器的几何结构设计得到初步的优化,并更新CEPC模拟工作的My SQL数据库,为将来的CEPC探测器设计、优化以及修改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目前取得的进展为:完成了对CEPC各个子探测器的初步模拟,得到了一系列子探测器各个方面的模拟图像,从直观上对CEPC探测器的几何进行了验证、修改和优化,结合物理分析组探究探测器是否符合物理要求、是否符合成本要求等,再对探测器几何参数进行适当的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