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课题主要研究新型疫苗佐剂---硫酸乙酰肝素(Heparan sulfate, HS)刺激人体重要的抗原提呈细胞---树突状细胞(Dendrtic Cells, DCs)后,DCs差异蛋白质组学的研究。实验设计如下:(1)采用免疫磁珠分选法分离人外周血来源的CD14+单核细胞,经细胞因子rhGM-CSF与rhIL-4刺激5天,诱导成为未成熟的树突状细胞(immature DCs, imDCs),分别设置不同的实验组,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HS在体外对DCs的刺激作用;(2)“5天培养法”获得的imDCs分为A与B两组,分别加入不同物质刺激。A组:①空白对照组、②佐剂组(HS);B组:①抗原组(HBsAg)、②抗原(HBsAg)+佐剂组(HS)。分别于刺激48h后提取DCs的总蛋白,经蛋白质沉淀、蛋白质定量、双向电泳、Image Scanner Ⅲ扫描、Image Master2D Platinum7.0软件分析凝胶差异蛋白点(Ratio>1.5倍)、MALDI-TOF/TOF串联质谱鉴定、生物信息学分析一系列的实验操作,鉴定差异表达的蛋白质并分析其生物学功能;(3)Western Blot实验鉴定差异表达蛋白质中几种重要的蛋白质分子的相对表达差异。实验结果如下:(1)在体外,HS能够促进DCs的成熟,但促成熟程度作用不显著,推测其发挥的更大作用可能是维持DCs处于一种未成熟状态,从而加强DCs对抗原的摄取与加工过程;(2)A组共发现28种差异表达的蛋白质(表达均上调),按功能分为7类:细胞骨架蛋白、生物大分子合成及代谢相关蛋白、细胞器相关蛋白、分子伴侣、组织蛋白酶、蛋白酶体及通道蛋白;B组共发现29种差异表达的蛋白质(除SERPINB1蛋白表达下调外,其余蛋白质表达均上调),按功能分为5类:细胞骨架蛋白、生物大分子合成及代谢相关蛋白、信号转导相关蛋白、组织蛋白酶及通道蛋白。两组共发现57种差异表达的蛋白质,通过对这些蛋白质功能的分析研究,证实大部分蛋白质在免疫反应系统中均发挥一定的作用,从而为硫酸乙酰肝素作为佐剂,在细胞内发挥作用的分子机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研究平台;(3)对差异表达蛋白质中的6种重要的蛋白质分子,分别为:CTSB、PSME1、LTA4H, LSP1、CTSD、SERPINB1进行Western Blot鉴定。其作用机制可能为:抗原的处理及提呈、促进DCs的成熟与稳定、相关细胞因子的分泌、启动细胞免疫应答等。通过Western Blot实验,既对Image Master2D Platinum7.0软件分析双向电泳凝胶点的结果进行了验证,也对实验中6种重要蛋白质的相对表达量的改变进行了鉴定。本实验利用差异蛋白质组学技术分析新型疫苗佐剂---硫酸乙酰肝素可能的佐剂作用机制,通过对57种差异表达的蛋白质的功能进行分析,对佐剂的作用机制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后续研究的靶分子范围。之后可以从这些靶分子中挑选某种或多种蛋白质分子进行佐剂刺激DCs后,细胞内蛋白质相互作用及亚细胞定位的深入研究,不但可以进一步完善佐剂作用机制的理论基础,还可以为新型佐剂的开发提供新的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