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帆halo轨道设计与轨道保持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j1125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2010年日本IKAROS号太阳帆的成功发射,世界各国掀起了太阳帆技术研究的热潮。太阳帆由于采用太阳光压力作为推进力而无需消耗任何燃料,因此拥有传统航天器无法企及的优势,可实现传统航天器无法实现的航天任务。其中,太阳帆人工拉格朗日点halo轨道由于其相对主天体的独特几何关系,可应用于多种航天任务,如太阳风监测、天文观测、信号中继等。由于halo轨道固有的不稳定性导致了航天器必须通过轨道保持控制以防止其偏离参考轨道。相对于传统航天器,太阳帆可通过太阳光压力进行轨道保持从而无需消耗燃料,然而由于太阳光压力的固有特性也导致太阳帆的轨道保持面临诸多挑战。因此本文针对太阳帆halo轨道保持,从轨道设计、轨道控制方法以及轨道控制手段多方面开展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首先,推导给出了太阳帆在日-地系圆型限制性三体问题与椭圆型限制性三体问题中的运动模型。根据光子动量交换原理推导给出了理想反射太阳帆、非理想反射太阳帆以及带反射率控制装置(RCD)太阳帆的无量纲化光压模型。考虑太阳帆光学性能随时间退化,给出了指数型光学退化模型。以上模型为轨道设计与轨道保持设计提供了模型基础。第二,目前文献中的太阳帆halo轨道主要基于圆型限制性三体问题设计并用作轨道保持的参考轨道。因此地球轨道偏心率会对轨道保持产生一个较大的扰动作用。为提高轨道设计的保真度,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椭圆型限制性三体问题的太阳帆halo轨道族设计方法。该方法设计的halo轨道已经考虑了地球轨道偏心率的影响,因此在作为参考轨道时地球轨道偏心率不会对轨道保持产生扰动。该方法首先利用改进的三阶近似法与微分修正法设计得到圆型限制性三体问题中满足周期约束条件的种子轨道,进而采用改进的变增量数值延拓法分别对地球轨道偏心率与光压因子作数值延拓得到椭圆型限制性三体问题中的太阳帆halo轨道族。并采用理论分析与数值仿真两种方式对轨道稳定性开展分析,表明示例轨道族在黄道面内的运动不稳定,而垂直于黄道面的运动为临界稳定,且轨道稳定性随轨道幅值增大而增大。最后,通过数值仿真对比分析了采用基于椭圆型限制性三体问题设计的halo轨道与基于圆型限制性三体问题设计的halo轨道作为参考轨道时的轨道保持性能,结果表明前者的轨道保持性能显著优于后者。第三,太阳帆的轨道控制与姿态控制相互耦合,其运动模型具有非线性、强耦合的特征。当实际轨道与控制变量相对参考轨道偏差较大时,基于传统线性控制方法的轨道保持面临失效风险。为此,本文提出一种基于间接观测的自抗扰轨道保持方法。区别于目前文献中普遍采用的基于对轨道状态作直接观测的自抗扰控制方法,该方法对实际轨道相对参考轨道的偏差进行估计。由于轨道偏差的动态特性慢于轨道自身的动态特性,因此间接观测的精度显著高于直接观测。此外,由于运动模型的非仿射性(控制变量以非线性形式出现在运动方程中),自抗扰控制只能得到轨道保持所需的控制加速度,而无法得到所需控制变量(如姿态角)。目前文献通过对控制加速度作线性化得到控制变量的线性近似解,而本文采用牛顿迭代法求解控制变量的精确数值解。通过数值仿真对比分析表明:间接观测自抗扰轨道保持精度显著高于直接观测自抗扰轨道保持,且对不同误差条件的适应性显著优于传统的LQR轨道保持。第四,常规太阳帆无法对太阳光压力的量值进行有效控制,从而无法提供法向的控制加速度。RCD太阳帆可在一定程度控制太阳光压力量值,然而可提供的法向控制加速度十分有限,极大制约了轨道控制性能。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太阳帆固联单自由度电推进器的混合推进轨道控制方案。推导给出了相应的太阳帆/电推进航天器运动模型。并采用基于间接观测的自抗扰控制方法设计了轨道保持控制律。通过示例计算表明,RCD太阳帆可提供的法向控制加速度远小于切向控制加速度;而太阳帆/电推进航天器可提供的法向控制加速度与切向控制加速度基本相当。通过数值仿真表明,太阳帆/电推进航天器轨道保持的误差收敛速度与鲁棒性相对于RCD太阳帆显著提高。最后,针对RCD太阳帆在光学退化条件下的轨道保持,提出一种在线更新参考轨道的轨道保持方法,将轨道设计与轨道保持进行在线融合。分别提出一种易于工程应用的简易估计法与一种精度较高的无迹卡尔曼滤波(UKF)估计法对光学系数进行在线辨识。当判断光学性能退化至一定阈值时,通过将光学效率系数作数值延拓对参考轨道进行在线更新。通过数值仿真表明,采用参考轨道更新可不断对光学系数误差进行修正,从而使光学退化导致的扰动始终控制在轨道保持允许范围内,即使在光学退化较大的情况下轨道保持仍能保持有效。
其他文献
全球变暖导致的降水格局改变、土壤冻融频率增加,以及人类对湿地不适当的开发和利用,严重干扰了湿地的生态平衡及其温室气体排放特征,进而对全球气候变化产生影响。内陆盐碱湿地是分布于干旱、半干旱,以及半干旱亚湿润过渡区,具有地表过湿和浅积水环境,发育盐碱土壤和盐生生物群落,并构成独特湿地生态系统的地理综合体,是湿地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有关内陆盐碱湿地温室气体排放通量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对其温室气体
碳纳米管(Carbon nanotube,CNT)的导电性和机械强度等性能优异,在柔性电子领域应用广泛。碳纳米管材料与传统的刚性硅、金属和金属氧化物相比,不仅在实现较好的柔性、可拉伸和透明的电子产品方面具有良好的前景,而且其制备技术已经比较成熟,制作成本普遍较低。现有的碳纳米管网络可拉伸性能研究,对于碳纳米管网络的结构与性能关系方面的阐释尚不完全。同时,在结构设计方面,普遍存在着导电网络形成过度依
在各种非结构化约束下进行高效、可靠的运动规划是多自由度机器人实现运动智能的基础与前提。近些年来,机器人的运动规划问题受到了广泛关注,大量研究工作致力于提升机器人在非结构化约束场景下的智能性与自主性。但从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来看,机器人,尤其是以串联机械臂为代表的多自由度机器人尚未通过现有规划方法实现其操作的高自主性和高可靠性。主要表现为:现有规划方法对于含有多种约束的操作任务普遍存在着规划效率低、路
全球水资源的紧张局势对现代社会的发展来说是一个重大的挑战,并且由于气候变化、人口增加、水体污染等其他因素的影响而加剧。膜分离技术由于具有无相变、低能耗、可集成化程度高等优点已经逐渐成为当今水处理领域中的关键技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分离膜大部分由聚合物材质制备而成,但是聚合物分离膜如聚偏氟乙烯(PVDF)膜由于其疏水性使得在水处理的过程中容易受到污染物的吸附聚集,引发膜污染,造成膜分离效率降低和操作成
轴向柱塞泵是工程机械上常见的动力元件。随着用户对产品寿命、可靠性和智能化的要求越来越高,柱塞泵的高压化、高速化成为当前的主流趋势,而传统的经验设计已经无法满足当前高性能轴向柱塞泵的研发需求。旋转的缸体和配流盘组成的配流副是轴向柱塞泵中的三大关键摩擦副之一,既是整泵完成吸排油最关键的环节,也是整泵中受力最复杂的环节,随着工作压力和转速的提高,配流副内部的流场、结构场和热场等各物理场之间的耦合影响越来
基于温度演化的疲劳极限评价方法相较于传统试验方法有着快速、经济等优点。理想情况下,疲劳极限评价所依据的温度测量结果应该只取决于由能量耗散导致的材料自身的产热。然而,疲劳试件的温度在试验过程中会受到许多外部因素的影响。保持一个相对稳定试验环境温度条件是保证后续疲劳极限评价可信度重要基础。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文首先从传热学的角度对试件温度变化的几种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明确了试件两端和夹具之间的接触
物体在静止流体中的自由上升或下降是一种由重力和浮力驱动的运动,包含流体-刚体耦合、流动分离、剪切层和旋涡的生成、演化、以及旋涡之间的相互作用等复杂的流体动力学现象。不同于流场中完全约束的物体,当物体运动时通常涉及到动边界、非定常及大分离问题,基于势流理论的传统流体力学方法很难处理这类问题。环形圆盘作为一种典型的非流线型物体,在自由下落过程中内外两个边缘上的旋涡结构相互作用,包含着复杂的非定常粘性流
在航空航天应用中,蜂窝板可以在蜂壁上穿孔,以平衡蜂窝板内部压力和外部气体压力,并提供热流通道。本文仅对L向蜂壁开孔,以减少开孔数量并便于加工,研究蜂窝芯开孔对蜂窝板力学性能的影响。采用高温钎焊的方法制备了通孔TC4钛合金蜂窝板。采用扫描电镜和能谱仪分析了钎焊接头的钎焊质量和元素分布。相比于面板与钎料之间的相互作用,蜂窝芯与钎料之间的扩散和反应更强。通过平压和三点弯曲试验,研究了通孔蜂窝板和闭孔蜂窝
对铁路路基结构的深入研究,有助于我们清楚地了解其力学特性,从而在满足舒适性和安全性标准的同时,使路基设计更为经济。如今,为了方便人民的出行,中国已经建成了连接所有重要地区的高速铁路网,包括在一些地质条件不良的地区。为确保铁路运输的安全以及乘客的舒适度,工程师们提出了适用于这些特殊地质条件场地的铁路结构设计方法。对于软土场地,桩承式加筋路基是一种经济实用的结构形式,但对这种路基结构形式的动力性能和作
随着我国城镇化高速发展,建筑工业化和住宅产业化成为建筑行业的发展趋势。装配式建筑具有机械化程度高、建造速度快、工程造价低、质量稳定、能耗低、污染少等优点,已成为我国建筑行业的重要发展方向。同时,配筋砌块砌体剪力墙(Reinforced Concrete Masonry Shear Wall,简称CM剪力墙)结构,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以及节能环保、工程成本低等综合优势,目前已广泛地应用于中高层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