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列车行驶下软土场地桩承式加筋路基动力性能评价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skiqp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铁路路基结构的深入研究,有助于我们清楚地了解其力学特性,从而在满足舒适性和安全性标准的同时,使路基设计更为经济。如今,为了方便人民的出行,中国已经建成了连接所有重要地区的高速铁路网,包括在一些地质条件不良的地区。为确保铁路运输的安全以及乘客的舒适度,工程师们提出了适用于这些特殊地质条件场地的铁路结构设计方法。对于软土场地,桩承式加筋路基是一种经济实用的结构形式,但对这种路基结构形式的动力性能和作用机理仍缺乏了解。在高速列车运行过程中,铁路路基会发生结构振动和性能退化的现象,从而影响铁路运输的安全。桩承式加筋路基是提高铁路结构性能,确保稳定性的有效结构形式。但是对这种类型的结构所做的许多研究都集中在静载荷作用下的性能分析,对于结构在动载荷的作用下的响应仍缺乏研究。本文致力于研究三角形布置的水泥粉煤灰碎石桩与土工格栅加固的路基在高速列车行驶过程中,受不同因素影响下的动力响应及优化措施。一个可靠的高速列车行驶下桩网路基体系模型的建立是进行分析和设计的第一步。为此,本文依托以哈大铁路,建立了三维非线性有限元模型,对软弱地基上的桩网路基进行了数值模拟,通过Dload用户自定义子程序施加移动的瞬时动荷载模拟每节车厢对路基的作用。最后,通过与现场实测动力响应的对比,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路基动力响应研究表明,土工格栅和桩对系统的减振效果显著。振动随路基深度的增加衰减较快,即使在超载情况下也是如此。另外,桩网结构还避免了列车达到一定速度后可能出现的共振现象。由于土工格栅的存在,路基中形成了土拱,大部分动力荷载通过土拱转移到了桩上,土工格栅与地基土的距离越近,桩上格栅的拉应力越大。通过对不同强度的土工格栅与桩的研究表明,高强桩与土工格栅组合大大减小了由于列车速度变化引起的不均匀变形,在高铁运行期间,轨道的振动几乎是恒定的,从而保证了乘客的舒适性,降低了脱轨的风险。为了优化高铁路基动力响应,提高路基承载能力和减少列车通过引起的振动,本文探讨了将一种铁路工程中的新材料,沥青混凝土(AC),引入铁路路基设计中的可行性。在三维桩网路基有限元模型中,通过引入Prony级数有效地再现了AC材料在高速列车移动荷载作用下的粘弹力学特性。结果表明,在路基建造过程中使用AC材料能够明显降低结构的振动,并保证即使列车行驶速度发生变化,路基振动依然能够维持在较低的水平。冬季气温较低,AC层变形减小,与夏季相比将承受更多的由高速列车行驶产生的动荷载。此外,采用大直径、小间距刚性桩作为支撑,可以限制动应力向地基的传递、减少体系振动,进而提升桩网路基体系在软弱地基上的动力性能。最后,本文基于BS8006方法和锥形模型理论,建立了一种能够估算等边三角形布桩形式的桩网路基体系静、动应力分布的分析方法,并通过与有限元模拟结果和现场数据的对比验证了该方法的可靠性。
其他文献
微纳光纤耦合器是一种采用热熔融拉伸法使多根光纤变细并熔融在一起,能够实现光耦合、分束等功能的无源光纤器件。微纳光纤耦合器不仅具有普通光纤器件的传输损耗低、体积小巧和抗电磁干扰能力强等优势,还具有微纳光纤的高非线性和强倏逝场等显著特点,其传输光谱对耦合器自身参数和环境参数的变化非常敏感,因而成为一种理想的光纤传感器件。近年来,针对微纳光纤耦合器传感特性的研究越来越深入,相关应用研究也日渐丰富,逐渐延
近年来随着超精密装备制造、精密计量与前沿科学研究等快速发展,其对位移测量精度的需求已经从纳米量级逐步过渡到亚纳米甚至皮米量级,这给外差激光干涉测量技术提出了新的挑战。本领域提出的非共光路外差激光干涉测量方法被称为“下一代外差激光干涉测量方法”,是最有望实现该测量精度的方法。然而,虚反射引起的周期非线性误差,其幅值为数十皮米至一纳米,是阻碍非共光路外差激光干涉仪精度提升的重要误差之一。目前尚无有效方
全球变暖导致的降水格局改变、土壤冻融频率增加,以及人类对湿地不适当的开发和利用,严重干扰了湿地的生态平衡及其温室气体排放特征,进而对全球气候变化产生影响。内陆盐碱湿地是分布于干旱、半干旱,以及半干旱亚湿润过渡区,具有地表过湿和浅积水环境,发育盐碱土壤和盐生生物群落,并构成独特湿地生态系统的地理综合体,是湿地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有关内陆盐碱湿地温室气体排放通量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对其温室气体
碳纳米管(Carbon nanotube,CNT)的导电性和机械强度等性能优异,在柔性电子领域应用广泛。碳纳米管材料与传统的刚性硅、金属和金属氧化物相比,不仅在实现较好的柔性、可拉伸和透明的电子产品方面具有良好的前景,而且其制备技术已经比较成熟,制作成本普遍较低。现有的碳纳米管网络可拉伸性能研究,对于碳纳米管网络的结构与性能关系方面的阐释尚不完全。同时,在结构设计方面,普遍存在着导电网络形成过度依
在各种非结构化约束下进行高效、可靠的运动规划是多自由度机器人实现运动智能的基础与前提。近些年来,机器人的运动规划问题受到了广泛关注,大量研究工作致力于提升机器人在非结构化约束场景下的智能性与自主性。但从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来看,机器人,尤其是以串联机械臂为代表的多自由度机器人尚未通过现有规划方法实现其操作的高自主性和高可靠性。主要表现为:现有规划方法对于含有多种约束的操作任务普遍存在着规划效率低、路
全球水资源的紧张局势对现代社会的发展来说是一个重大的挑战,并且由于气候变化、人口增加、水体污染等其他因素的影响而加剧。膜分离技术由于具有无相变、低能耗、可集成化程度高等优点已经逐渐成为当今水处理领域中的关键技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分离膜大部分由聚合物材质制备而成,但是聚合物分离膜如聚偏氟乙烯(PVDF)膜由于其疏水性使得在水处理的过程中容易受到污染物的吸附聚集,引发膜污染,造成膜分离效率降低和操作成
轴向柱塞泵是工程机械上常见的动力元件。随着用户对产品寿命、可靠性和智能化的要求越来越高,柱塞泵的高压化、高速化成为当前的主流趋势,而传统的经验设计已经无法满足当前高性能轴向柱塞泵的研发需求。旋转的缸体和配流盘组成的配流副是轴向柱塞泵中的三大关键摩擦副之一,既是整泵完成吸排油最关键的环节,也是整泵中受力最复杂的环节,随着工作压力和转速的提高,配流副内部的流场、结构场和热场等各物理场之间的耦合影响越来
基于温度演化的疲劳极限评价方法相较于传统试验方法有着快速、经济等优点。理想情况下,疲劳极限评价所依据的温度测量结果应该只取决于由能量耗散导致的材料自身的产热。然而,疲劳试件的温度在试验过程中会受到许多外部因素的影响。保持一个相对稳定试验环境温度条件是保证后续疲劳极限评价可信度重要基础。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文首先从传热学的角度对试件温度变化的几种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明确了试件两端和夹具之间的接触
物体在静止流体中的自由上升或下降是一种由重力和浮力驱动的运动,包含流体-刚体耦合、流动分离、剪切层和旋涡的生成、演化、以及旋涡之间的相互作用等复杂的流体动力学现象。不同于流场中完全约束的物体,当物体运动时通常涉及到动边界、非定常及大分离问题,基于势流理论的传统流体力学方法很难处理这类问题。环形圆盘作为一种典型的非流线型物体,在自由下落过程中内外两个边缘上的旋涡结构相互作用,包含着复杂的非定常粘性流
在航空航天应用中,蜂窝板可以在蜂壁上穿孔,以平衡蜂窝板内部压力和外部气体压力,并提供热流通道。本文仅对L向蜂壁开孔,以减少开孔数量并便于加工,研究蜂窝芯开孔对蜂窝板力学性能的影响。采用高温钎焊的方法制备了通孔TC4钛合金蜂窝板。采用扫描电镜和能谱仪分析了钎焊接头的钎焊质量和元素分布。相比于面板与钎料之间的相互作用,蜂窝芯与钎料之间的扩散和反应更强。通过平压和三点弯曲试验,研究了通孔蜂窝板和闭孔蜂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