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阻生下颌第三磨牙(Lower Third Molar,LM3)门诊拔除手术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筛选与阻生LM3拔除难度具有显著相关的影响因素,继而以这些相关因素为预测变量尝试建立较适合应用于临床且具有良好消毒的阻生LM3拔除手术难度预测模型,使术者能够在术前对手术难度进行更加准确的分析与预测,制定更具针对性的手术方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创伤,降低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方法:本实验研究设计方案为一项基于对手术难度进行分类的回顾性队列研究,选取回顾2018年9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期间,就诊于天津医科大学口腔医院颌面外科门诊,要求拔除阻生下颌第三磨牙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60例(男性29例,女性31例,年龄18岁至44岁,平均年龄28.87±5.61岁),所有入选病例的LM3拔除手术均系同一术者实施。选择纳入相关分析研究的潜在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以下三类:患者个人因素(性别、年龄),LM3解剖因素(LM3与第二磨牙夹角、LM3埋伏深度、磨牙后间隙、LM3牙冠宽度、LM3长度及牙根解剖形态)及手术因素(术式及手术部位),所有研究对象术前常规拍摄全颌数字曲面断层片,利用Vceph软件在全景片上测量LM3与第二磨牙夹角、LM3埋伏深度、磨牙后间隙、LM3牙冠宽度、LM3长度及牙根解剖形态。对病例资料记录的术式(信封瓣/角形瓣)、手术部位(左/右)均赋予二元属性,手术时间定义为开始切开到最终缝合完成所需要的时间。以所有对象手术时间的中位数为标准,将LM3拔除难易程度分为简单和困难两个亚组。使用SPSS及R软件,将所得数据以LASSO回归方法(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进行统计分析,剔除对LM3拔除难度影响较小的因素,将影响LM3拔除难度较大的因素作为预测变量,以拔牙难度作为结果变量,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本研究所选取的阻生LM3拔除病例共60例,手术时间为16.7±7.4分钟(6分钟-36.6分钟),以手术时间中位数16分钟为标准,手术时间不超过16分钟记为简单,反之记为困难。LASSO回归分析中剔除的变量为性别、术式、LM3与第二磨牙夹角、磨牙后间隙、LM3牙冠宽度及LM3牙齿长度,最终纳入预测模型的变量有:年龄、手术部位、LM3埋伏深度及牙根解剖形态。结论:本研究中,随着年龄增加、埋伏程度加深及牙根解剖形态变复杂,阻生LM3拔除困难的可能性增大,相比于右侧阻生LM3,左侧阻生LM3拔除难度困难的可能性更大,而性别、术式、LM3与第二磨牙夹角、磨牙后间隙、LM3牙冠宽度及LM3牙齿长度等因素对LM3拔除难度影响不明显。建立的阻生LM3拔除难度预测模型,可用于评估手术难度,指导制定有针对性的个体化手术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