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氨酸螯合铁对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g7707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主要通过甘氨酸螯合铁(Fe-Gly)对蛋鸡生产性能以及蛋品质的影响,从机体抗氧化能力、血清生理生化指标、铁相关代谢酶活性、肝脏和十二指肠中铁转运蛋白基因表达以及主要组织器官和蛋中铁沉积研究其作用机理,确定甘氨酸螯合铁作为补铁剂在产蛋高峰期蛋鸡饲粮中的适宜添加水平,为甘氨酸螯合铁在动物营养中的应用及推广提供科学参考依据。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选取810只健康且体重相近的26周龄海兰白蛋鸡,将其随机分为6个处理组,1组作为对照组,其它5组为试验组。每个处理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27只试验用蛋鸡,对照组饲粮中以硫酸亚铁(FeSO4)的形式添加60 mg/kg的铁;其它5个处理组中的饲粮在基础日粮的基础上以甘氨酸螯合铁的形式分别添加0、20、40、60以及80 mg/kg的铁,各个处理组通过额外加入甘氨酸来进行配平处理以确保除铁外,其它营养成分保持一致。试验周期为9周,包括1周预饲期和8周正式试验期。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20、40、60 mg/kg Fe-Gly处理组中试验蛋重量显著提高(P<0.01),且20、40、60、80 mg/kg Fe-Gly处理组试验蛋鸡产蛋率与0 mg/kg Fe-Gly处理组相比有显著性提高(P=0.01),60、80 mg/kg Fe-Gly处理组中鸡蛋的蛋白高度以及哈氏单位与0 mg/kg Fe-Gly处理组相比也有显著性的提高(P<0.05),而与此同时,对照组产蛋率、蛋白高度以及哈氏单位相比于0 mg/kg Fe-Gly处理组则无显著差异。40 mg/kg Fe-Gly处理组产蛋率、料蛋比、蛋品质指标(蛋白高度、哈氏单位以及蛋黄颜色)与对照组相比也无显著差异。在本实验中,Fe-Gly饲粮补铁剂对蛋壳质量指标(蛋壳强度、蛋壳厚度、蛋壳微观结构)并没有显著影响,所有处理组间的蛋壳强度、蛋壳厚度、蛋壳微观结构均未出现显著性差异。此外,与0 mg/kg Fe-Gly处理组相比,60、80 mg/kg Fe-Gly处理组中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P<0.01)、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P<0.01)以及肝脏和脾脏中琥珀酸脱氢酶(SDH)活性均有显著性增强(P<0.05),而对照组在CuZn-SOD、T-SOD以及SDH活性上与0 mg/kg Fe-Gly处理组均无显著性差异。另外,40、60、80 mg/kg Fe-Gly处理组试验蛋鸡中总蛋白水平(TP)(P<0.01)以及主要组织器官内铁沉积量(血清、肝脏、肾脏、脾脏以及卵巢)(P<0.01),60、80 mg/kg Fe-Gly处理组中蛋黄以及蛋清的铁沉积含量(P<0.01)与对照组相比也均有显著性的提高。此外60、80 mg/kg Fe-Gly处理组肝脏、十二指肠中转铁蛋白、二价金属离子转运体以及十二指肠中膜转铁蛋白基因表达水平与对照组相比也均有显著改善(P<0.05)。而40 mg/kg Fe-Gly处理组中CuZn-SOD、T-SOD以及肝脏和脾脏中SDH活性、血清、肝脏、肾脏、蛋黄以及蛋清中的铁沉积含量以及肝脏、十二指肠中转铁蛋白、二价金属离子转运体、膜转铁蛋白基因表达水平与对照组相比也均无显著性差异。综上所述,与FeSO4相比,Fe-Gly更有益于改善蛋鸡产蛋率、蛋重、蛋白高度以及哈氏单位、CuZn-SOD、T-SOD、主要组织器官中铁沉积和机体内蛋白的合成以及肝脏和十二指肠中铁转运基因表达水平,增强机体肝脏和脾脏中S D H活性,促进蛋白以及铁元素向蛋中的转移和沉积。并且,在适宜剂量条件下(40~80 mg/kg Fe),蛋鸡饲粮中使用较低水平的Fe-Gly(40 mg/kg Fe)作为补铁剂,与在饲粮中较高剂量FeSO4(60 mg/kg Fe)效果相当。作为饲粮补铁剂,Fe-Gly可能比FeSO4更具优势。
其他文献
我国是小麦生产大国,但小麦加工副产品尚未得到充分利用,资源浪费现象严重。近年来,国际对小麦加工副产品的研究愈加深入,产品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而我国在此方面尚有欠缺。小麦阿拉伯木聚糖(AX)在小麦麸皮中存在较为丰富,是小麦饲粮中非淀粉多糖(NSP)的主要组成部分,研究发现在小麦饲粮中添加木聚糖酶能够有效消除其抗营养作用,使AX在动物体内发挥益生元作用。大量研究表明,机体对小麦阿拉伯木聚糖与其降解产物
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等微生物严重困扰着家禽养殖业和人类的生命健康。近几十年抗生素的大量使用,导致动物产品中抗生素残留以及耐药菌群的产生。因此研究具有抗菌功效的抗生素物显得尤为重要。天然抗氧化物葡萄籽原花青素(Grape seed proanthocyanidins extract,GSPE)因其具有较强的抗炎作用,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作为抗生素替代品具有较大的潜力,但鲜见GSPE在家禽卵巢炎症方面的
肠道菌群、胆汁酸代谢在肥胖个体之间的联系已被大量研究证实。肠道菌群失衡可引起肥胖和代谢综合征;胆汁酸作为胆汁的一种主要成分,可以促进甘油三酯、胆固醇和脂溶性维生素的消化吸收;此外,胆汁酸的抗菌作用可以直接改变肠道菌群结构,而肠道菌群经酶作用可以改变胆汁酸组成,并依赖FXR信号通路调节其代谢。益生菌,如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可以通过调节宿主肠道菌群结构和代谢从而改善肥胖及其相关代谢疾病。芽孢杆菌作为潜
维生素A作为动物机体必需的营养素,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动物机体不能合成维生素A,需要从饲粮中获取,然而维生素A化学性质不稳定,遇热、光、湿等条件容易氧化,因此在其生产过程中常加入抗氧化剂。目前国内外常用的维生素A抗氧化剂乙氧基喹啉(EQ),因使用存在安全性问题,已被欧盟暂停使用。本研究通过比较饲料添加剂中四种抗氧化剂体外抗氧化效果,得到了一种抗氧化性较好的抗氧化剂抗坏血酸钠(Vc钠)。进一步将Vc
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3(TNF receptor associated factor 3,TRAF3)是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TNF receptor associated factors,TRAFs)家族的重要成员,是连接上游受体信号与下游抗病毒信号通路的重要转导蛋白,在脊椎动物的抗病毒先天免疫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先前的研究大多阐明了 TRAF3在哺乳动物,鸟类和鱼类中的功能,但对于两栖
解淀粉芽孢杆菌 SC06(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SC06,BaSC06)是由本课题组前期筛选获得的一株具提高动物免疫功能的益生菌,其对巨噬细胞极化的调节作用是提高动物机体对病原菌的清除、发挥益生作用的重要原因之一。本研究通过体外实验首先探究了 BaSC06对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及信号通路,随后研究由BaSC06诱导Raw264.7细胞所产生的外泌体对Raw264.7细
猪瘟(Classical swinefever,CSF)是危害家猪健康的最重要传染性疾病之一,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ffice International des Epizooties,OIE)重视该疫病的防控并将其列为必须通报的传染病。我国防控猪瘟的主要方法是接种猪瘟兔化弱毒苗C株。有报道表明,属于基因1型的C株疫苗对近年来流行的基因2型猪瘟野毒的保护效力呈下降趋势。因此,为应对2型毒株的流行,本
旨在利用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搜寻与金华猪总产仔数(TNB)和产活仔数(NBA)相关的候选基因。本研究以205头金华猪为样本,通过提取血样DNA并利用Illumina猪50K SNP芯片进行基因型分型,利用PLINK v1.09对获得的基因型数据进行质控后用于GWAS研究。采用混合线性模型(MLM)和FarmPCU模型,对每个SNP和目标性状做关联分析,定位出显著位点。同时对两种模型的GWA
本试验旨在探讨产蛋后期与高温热应激条件下,两种不同来源的腐植酸对蛋鸡生产性能、鸡蛋品质、抗氧化能力、促产蛋激素及肠道形态功能等指标的影响,为腐植酸在蛋禽实际生产中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内容1腐植酸对产蛋后期蛋鸡作用效果的研究选取405羽52周龄体重(1.31±0.12 kg)和产蛋率(81.39±0.23%)相近的海兰白蛋鸡,随机分为3组,每一组9个重复,每一个重复15羽。对照组饲
本课题以深王鸽、卡奴鸽和三元杂交配套系翱丰1号鸽为试验对象,研究相同饲养环境和相同日粮条件下不同品种不同日龄乳鸽体重的变化、胃肠道消化酶的分泌规律、回肠紧密连接蛋白、血清和回肠粘膜免疫指标及肠道微生物的组成。试验选取1日龄深王鸽(W)、白卡奴鸽(K)和杂交组合三元杂交配套系翱丰1号鸽(A)各120羽,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20羽乳鸽。每对亲鸽哺喂2只雏鸽,试验期保持开放式鸽舍,自然通风与光照,自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