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变时效Al-Zn-Mg-(Cu)铝合金三维微观结构与性能关系研究

来源 :湖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oabc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7xxx系Al-Zn-Mg-(Cu)铝合金由于其高的比强度通常作为结构材料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以及轨道交通领域。合金从铸锭到实际的工业成品需要经过复杂的形变以及热处理工艺,来获得优异的综合性能。然而目前研究者们关于7xxx铝合金形变以及热处理对性能和微观结构影响的认识仍然存在诸多分歧,关键在于前人的研究只能从一些透射电镜(TEM)图像定性地分析合金的微观结构与性能的关系。而建立微观结构与性能之间内在的定量关系一直是材料科学领域的一个具有挑战性的课题。
  以此为出发点,本论文发展了一种基于三维重构(three-dimensional electron tomography,3DET)技术的定量分析方法,结合先进的TEM和高角环形暗场扫描成像技术(high angle annular dark field scanning TEM,HAADF-STEM)以及力学性能分析,研究了形变时效工艺对7N01铝合金的微观组织与性能的影响,建立了微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定量关系,并且应用形变时效的相关机理有效改善了7050铝合金的淬火敏感性问题。论文的主要研究结果和结论如下:
  (1)合金经过20%形变时效处理(R20%-T6)后屈服强度比T6状态提高62MPa,而80%形变时效处理(R80%-T6)后的屈服强度相比于R20%-T6状态略微降低。研究结果表明R80%-T6样品ηp相虽然发生了明显的粗化,但是定量分析表明ηp相的强化效果相比于R20%-T6样品并未发生显著降低,而总析出强化的下降主要是晶内GP-η′相体积分数减少的结果。微观结构定量分析表明,对于形变时效处理的合金,R80%-T6样品的晶界强化效果相比于R20%-T6样品提升了20MPa,位错强化效果提升了59MPa,而总析出强化效果下降了97MPa,由于大变形引起的位错强化与晶界强化效果的提升并不能弥补析出相粗化导致的析出强化效果的减弱,从而使得大变形的强度相比于小变形略有降低。本研究首次定量解释了形变时效工艺下合金性能变化的内在机理。
  (2)采用单一变量法研究了形变时效不同工艺参数包括预处理制度、预变形量、再时效制度对合金微观组织与性能的影响。对于NA0h预处理和NA1week预处理状态,合金中都形成了位错胞结构,但是自然时效预处理合金晶内的ηp相以及GP-η′相尺寸更加粗大。120℃/40h预处理样品晶内为均匀析出状态,析出相粗化明显,综合性能最差。随着变形量的增加,合金的强度与塑性都发生降低,主要原因是析出相发生粗化以及位错胞结构的逐渐消失。后续时效温度超过140℃,不同处理的形变时效合金的硬度均下降十分明显,100℃低温时效能获得更加优异的综合力学性能。
  (3)在80%预变形情况下我们通过球差矫正电镜表征发现了ηp相变体,其周期跟ηp相类似,也是4倍d(111)Al面的面间距,不同的是每个周期中的拐角Zn原子是两个。本研究还首次通过3DET表征了位错胞结构,通过3DET的方法结合离散重构算法(Discrete Algebraic Reconstruction Technique, DART),描绘了晶内的位错组态,很好地展现了位错与析出相的相互作用关系。分析还表明位错胞结构相比于位错缠结结构具有更好的热稳定性。
  (4)引入预变形能在不显著降低7050铝合金快速淬火状态硬度的前提下,大幅提升合金在慢速淬火状态下的硬度,对于7050铝合金慢速淬火状态下的硬度提升达到30%,有效改善了大尺寸构件由淬火引起的强度不均匀性。预变形产生的位错能在晶界和粗大的淬火析出相周围发生缠结,为后续的强化相析出提供形核质点,有效弥补了慢速淬火状态下过饱和空位的减少引起的析出动力不足,有效提升合金在慢速淬火状态的析出强化效果,并消除晶界以及淬火析出相的PFZ,从而大幅提升合金在慢速淬火状态下的硬度。本研究为降低合金的淬火敏感性提供了新的方法,扩展了形变时效工艺在7xxx铝合金中的应用。
其他文献
高炉一代炉役寿命对于实现高炉生产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具有重要意义。宝钢2号高炉(Ⅰ代)和宝钢3号高炉(Ⅰ代)曾先后刷新我国大型高炉长寿记录,代表了宝钢大型高炉长寿技术的传承和发展。宝钢2号高炉(Ⅱ代)投产以来,高炉操作者在原有长寿维护经验基础上,对长寿维护技术开发与生产实践进行系统的总结和提炼,最终形成科学有效的大型高炉长寿操作与维护综合技术,可为同类大型高炉的长寿维护提供技术参考。
  本文首先对大型高炉内衬破损机理、高炉冷却器破损机理以及炉缸炉底传热理论进行研究分析,为高炉长寿维护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针对灰岩型金矿,本文采用光学显微镜、XRD、XRF、SEM和DSC等分析手段进行了工艺矿物学研究,确定了金矿的粒度组成、化学成分、矿物组成以及金的赋存状态及嵌布特征等。随后对该金矿进行了硫代硫酸盐浸出实验,确定了该浸出金矿的最佳铜浓度、硫代硫酸盐浓度、氨水浓度、温度、初始pH值和浸出时间。为提高金的回收率,对该金矿分别进行氧化焙烧与微波焙烧,考察了微波焙烧温度和加热时间对金回收率的影响,并通过TG-DTA、SEM和XRD等分析手段解释了微波焙烧后,金回收率上升的原因。此外,本文还考察了金矿中游离碳对硫代硫
铁水是高炉生产的主要产品,在高炉炼铁工艺中,通常以铁水硅含量反映高炉炉缸的物理温度,简称炉温,把它作为冶炼过程控制的主要指标。由于铁水硅的控制与高炉冶炼过程的炉况稳定性、生产效率(利用系数)、能耗(比)和铁水质量之间关系密切,实践证明铁水硅偏差每降低0.1%,可增产4%,降低焦比4kg/tHM。因此,稳定并降低铁水硅偏差不仅对高炉提高产量降低消耗有重大意义,而且也是炼钢无渣或少渣技术等炼钢工艺发展的必然要求。本研究旨在国丰目前的原料条件下,通过对高炉冶炼过程各参数的控制,找出影响国丰3号高炉铁水硅偏差波动
本文概述了国丰5号高炉大修设备改造的革新。通过对工艺流程的梳理,并结合精益六西格玛方法进行关键因子筛选。利用Minitab软件对关键因子进行分析论证。然后对国丰原燃料、渣铁成分进行对比分析,通过生产现场数据及高炉日报表的数据整合,分析了煤比与高炉各项指标的变化关系,找出制约高炉煤比增加的因素。得出如下结论:
  (1)煤比与理论燃烧温度关系,国丰5高炉在140kg/tHM煤比以下时,理论温度随煤比的增加而提升;当煤比超过140kg/tHM后,则成反向变化。根据5号高炉现有冶炼情况,如要保证理论温度在
COREX是近年来提出的一种熔融还原炼铁工艺,它取消了烧结和炼焦环节,因而具有流程短、工序少、污染轻等优点,不依赖炼焦煤。COREX-3000搬至八一钢铁后,生产原料和布料模式发生改变,要有效地对实际生产进行调节,就必须掌握不同布料条件下的布料规律,为新环境下的COREX熔化气化炉布料操作提供指导。
  本文以COREX气化炉为主要研究对象,同时考虑炉顶上的煤万向节布料器和DRI挡板布料器对布料结果的影响。完成以下工作:
  (1)通过牛顿第二定律分别建立了煤布料过程炉料出储料仓模型、炉料沿中
5CrNiMo模具钢经常用于制造各种大、中型锻模以及各种工程构件和机械零件,因此其在性能上需要很高的强度和韧性。5CrNiMo模具钢在实际生产中如果高温-热加工不当很可能形成魏氏体组织,热处理后铁素体易堆积,这将导致高温奥氏体化过程中奥氏体中的合金元素质量分数分布不均匀,使其晶粒偏大且杂乱无规则,并在随后呈现较强的晶界遗传性和晶粒遗传性,从而恶化钢的性能。
  本实验在加压条件下采用低镁质量分数的镍镁合金作为金属镁加入的载体,以减弱Mg加入钢液后反应的剧烈程度,进而达到提高Mg收得率的效果。实验结果
K4169铸造高温合金与美国Inconel718合金成分基本相同,是以体心四方γ相和面心立方γ相沉淀强化的镍-铁基高温合金,在700℃以下有良好的综合性能,广泛用于制造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涡轮盘和叶片等高温合金结构铸件。近年来,随着航空航天工业的飞速发展,对合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期望能够在更高温度下稳定工作。然而,杂质元素硫对K4169合金的组织和力学性能产生很大影响。为了提高合金的使用性能,本文研究了硫元素对K4169合金组织性能的影响以及冶金脱硫的机理。
  首先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不同硫含量
大线能量焊接是船板钢焊接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焊接热影响区组织与性能控制是大线能量焊接需要解决的的核心问题,而氧化物冶金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研究非金属夹杂物对焊接热影响区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对完善氧化物冶金理论和支撑氧化物冶金技术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本课题以FH40级船板钢作为依托钢种,在实验钢冶炼的基础上,经锻造、轧制和焊接制备了焊接试样,考察了Mg、Zr单独处理、Mg-Zr复合处理、焊接能量输入对焊接热影响区夹杂物的数量、成分与形貌,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并探讨了焊接热影响区组织控
本论文采用组合球离散元法数值模拟了一系列不同形貌(不同长高比,h/b)长方体颗粒的振动堆积致密化,并通过物理实验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研究了振动参数对长方体颗粒堆积致密化的影响,并在数值模拟中对初始堆积和致密堆积的宏观及各微观性能进行了定量表征。同时,对粒子堆积致密化的机理展开分析。
  物理实验和数值模拟都是在圆柱容器中匀速倒入h/b=0.5的长方体颗粒,形成初始堆积结构,再施加不同的振动条件(振幅和振动频率)对其进行致密化,并研究振动参数对堆积密度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长方体颗粒的堆积密度随振幅或振
基于材料可饱和吸收效应实现脉冲激光的被动调制方式具有系统结构紧凑、调制过程快、成本低等优势,并且有潜力获得比声光或电光等主动调制方式更短的脉冲输出,因此被认为是超短脉冲激光器最为经济的实现方案。但目前商用的半导体可饱和吸收镜存在工作带宽窄、响应速率慢等问题,而目前各类基于新型二维材料的可饱和吸收体则存在稳定性差、难以量产等难题。本论文提出采用局域表面等离激元共振(LSPR)来增强非线性响应,并基于金属性氮化钛(TiN)这一高稳定性的氮化物纳米颗粒(NPs)的LSPR效应,实现了覆盖近红外波段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