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重力MVR热泵精馏系统热力特性仿真及优化研究

来源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eksm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超重力MVR热泵精馏作为一种新型精馏技术,具有良好的节能特性和经济效益。但目前超重力MVR热泵精馏主要以实验研究为主,受实验条件限制无法全面且准确分析精馏过程中热力特性。针对这一现状,开发了超重力MVR热泵精馏系统的非平衡级仿真模型,并借助该仿真模型,分析了超重力MVR热泵精馏过程的热力特性,对给定条件下的系统运行参数进行了优化。依据乙醇-水物系具有强烈非理想性的相平衡特点,选取了可靠性较高的NRTL-RK组合热力学模型,基于Aspen Plus软件中重力场精馏塔模块,通过编译和调用Fortran子程序,修正了模型方程中气相和液相传质参数、相界面积参数,构建了超重力精馏塔数学模型,开发了超重力MVR热泵精馏系统的非平衡级仿真模型,以xD、COP和SMER为评估参数,在变回流比和变进料位置两组工况下对系统进行了仿真,并将仿真结果与文献中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发现平均误差分别为0.74%、9.52%和13.26%,最大误差为15.45%,验证了所开发仿真模型的准确性,表明该仿真模型可用于超重力MVR热泵精馏系统的热力特性分析与优化研究。借助开发的超重力MVR热泵精馏系统仿真模型,从气相与液相浓度分布、摩尔流量分布和温度分布四个方面,分析了相同操作条件下传统精馏系统和超重力MVR热泵精馏系统的热力热性,并采用单一变量法,分析了进料流量、精馏塔转速、回流比、进料位置、产品采出率和进料浓度6个运行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超重力MVR热泵精馏的传热传质速率更快,在给定条件下,仅依靠7块塔板即可实现较好的分离效果,相较于传统精馏可节省10块塔板空间;增大进料流量、提升进料浓度、下移进料位置、提高精馏塔转速、增大回流比或增大产品采出率均可提高乙醇产品浓度;增大进料流量或增大产品采出率可提高产品采出量;增大进料浓度、增大产品采出率或下移进料位置可降低系统整体能耗。以处理量为0.3m3/h的超重力MVR热泵精馏系统为例,在保证乙醇产品纯度和产量的同时使系统能耗最低,对超重力MVR热泵精馏系统运行参数进行了优化,分析了优化后系统的水力学性能、综合能耗和经济性。对应的最佳运行参数是:进料流量为0.3m3/h,精馏塔转速为3000rpm,回流比为6.8,进料位置为第15块塔板,产品采出率0.37,进料浓度为54%;系统运行可行性更高;优化后的系统气、液相的实际流量均介于最大允许流量和最小理想流量之间,且更靠近最小理想气液流量曲线,系统运行可行性更高;相较于传统精馏系统,可减少79.59%的碳排放量,节约74.43%的能源耗费,节省41.8%的运行费用,按每年工作8000h计,可节省费用17.04万元,为超重力MVR热泵精馏技术的研究和推广提供了借鉴方案。
其他文献
干热岩型地热资源作为一种分布广泛、供能稳定的清洁可再生能源,对我国能源结构转型,构建清洁能源利用体系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水力压裂技术进行人工造缝,构建地下人工热交换系统是增强干热岩采热能力的关键。然而,干热岩储层温度较高且地应力各向异性强,形成的人工裂缝结构往往较为单一,通过暂堵转向压裂提高缝网复杂程度成为最具潜力的采热技术之一。目前,国内外针对高温作用下干热岩暂堵转向压裂技术的相关研究较少,温度对
微型热管性能高效,几何结构形貌多样。如何进行微型热管的选型和结构优化是工程实际中亟需解决的问题。国内外学者对多种结构的微型热管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然而这些研究大多是对比同一类型微型热管结构工作参数变化或结构改进对传热性能的影响,很少有研究对比不同种类微型热管结构的性能,所以本文选取已有文献中传热性能佳且运行稳定的波形脉动热管、径向脉动热管和微槽平板热管三种结构作为研究对象。采用Mixture三维非
能源与环境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保障。生物质气化冷热电三联供系统作为一种可再生能源利用的重要手段,因其高效、节能以及环保等特点得到各国的大力支持。目前,生物质气化冷热电三联供系统已经运用到许多建筑中,然而科学、正确的评价是推动系统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的重要环节。本论文以中国北京某办公楼为研究对象进行了案例研究。以天然气三联供系统为参考系统,研究基于不同运行模式下生物质气化冷热电联供三联
本文分别从经济角度和环境角度,基于实际运行参数(实际运行供水温度、实际运行回水温度)建立了优化直埋供热双管保温厚度的数学模型。通过具体案例分析了直埋供热双管的经济保温厚度和环境保温厚度的模型求解结果。具体内容包含以下4个方面:(1)给出了直埋供热双管的保温材料年费用和热损失年费用的计算方法,基于年总费用建立了直埋供热双管的经济保温厚度数学模型,并通过MATLAB求解数学模型。(2)引入了生态指标(
环境污染、能源枯竭是目前面临需要解决的问题。高效的催化降解材料和能源材料的研发是解决这两个问题的关键。由于半导体光催化剂的催化特性以及石墨烯气凝胶(grapheneaerogel,GA)的优良特性,GA-半导体光催化剂可视为一种理想的环境修复的材料。但是到目前为止,关于石墨烯气凝胶基复合光催化材料的研究还很少涉及。因此,本论文以石墨烯气凝胶的可控合成为基础,通过引入不同种类的可见光光催化剂(硫属化
机器人领域的创新发展是国家高科技技术进步和工业自动化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和体现。3-UPU型并联机器人具备设计结构简单、成本低、有较好的刚度和承重能力、控制精度准确、动作迅速等优点。本课题设计了一种气动3-UPU型并联机器人,其具有维护方便、环保无污染、效率高等优点,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和前景。首先,对气动3-UPU型并联机器人加载控制系统所需的三维力传感器、数据采集卡、流量比例阀及气缸进行选型;根据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大幅跃升,城镇化的进程越来越快,社会对住房与公共基础设施的需求与日俱增,但是在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下,劳动力的缺乏与用工成本的增加成为建筑业发展的障碍。在这样的严峻形势下,加快建筑业的自动化进程是迎合时代发展、解决当下难题的选择。因此,面向建筑行业的3D打印设备具有巨大的市场和广阔的发展空间。本文面向打印任务的实际需求提出建筑3D打印机器人具体的设计方案,对其主体结构和驱动传动机构给出
香菇是我国产量第一的食用菌,为提升其加工品质,对新鲜香菇开展了不同干燥参数下的实验研究,分析了相对湿度、干燥温度、风速和单位载重量对干燥特性和品质特性的影响。建立了水分比预测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并将其与经典动力学模型进行了对比。应用响应曲面法,对香菇热风干燥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实验结果表明,干燥时间随相对湿度的降低而减小,干燥速率随相对湿度的降低而增大,有效水分扩散系数随相对湿度的升高而减小;干香菇
本论文以环隙型微通道的流动与传热为研究对象,数值模拟与实验研究相结合,在实验验证数值模拟可靠性的基础上,完成了环隙型微通道传热特性的二维模拟、三维模拟和纳米流体三维模拟。得到以下主要结论:针对长度L为100mm,环隙尺寸φ分别为0.5mm、1.0mm、2.0mm、3.0mm、5.0mm和10.0mm的环隙型微通道,二维与三维模拟结果均表明:摩擦因子f和努塞尔数Nu随环隙尺寸的φ增加而增大;传热效能
氢能源被认为是未来最理想的清洁能源,等离子体制氢技术能够提供较高焓值,且反应环境容易控制、相对较低的能量需求、设备简单、能明显降低工艺周期等优点,被认为是最有发展前景的制氢方法。等离子体制氢的反应介质以液体为主,因此液体中放电产生等离子体的相关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本课题针对液体中电极局部气泡放电的时空演化过程进行理论模拟和实验研究。首先,本实验是以气泡机理为主导进行的气泡放电,建立电场放电的物理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