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的快速发展,以各种不同的文化为背景的说着不同语言的人们的交流越来越频繁。异文化间的交流是不同种类的文化之间的碰撞,所以交流必然会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障碍,这些障碍经常会导致自身被拥有不同文化背景的对方误解,或者是自身想表达的意图传达不给对方。这里的误解通常包括两种,一种是由于语言方面的问题,如:发音错误、用词错误、语法错误等;另一种是由于双方文化背景不同导致的语用方面的误解,即即使发音和语法和用词都正确,最终还是会造成误解。无论是由于哪种原因造成的误解,对异文化之间的交流都会造成不好的结果,会导致交流失败。对于前者的语言方面的问题造成的误解,交流者可以通过加强对语言的学习和练习而得到改善。对于后者的语用方面的误解,Thomas(1983)称之为语用失误。语用失误的避免则不会通过简单的学习和记忆就能改善。而是需要每位交流者细心总结语用失误发生的原因,根据自身的交流习惯制定适合自身的对策。所谓语用失误就是“不能理解对方说话的意图”。在交流中,如果只理解了对方的语言层面的信息,没有理解对方的意图,即发生了语用失误,那这个交流就不能称之为成功的交流。口译作为一种跨文化交际的方式,在异文化之间各方面交流的最前线发挥着重要的桥梁作用。没有桥梁,河两岸的人们就不能交流;没有译者,拥有不同语言的人们就不能交流。也正是这种桥梁的作用,要求译者必须丰富自身的双语知识,拥有跨文化交流的能力。其中包括语言知识,也包括语用知识。长期以来,口译研究一直局限于语言能力和口译技巧的层面,很多研究只是从单一视角审视口译,近期,也有很多学者借助其它学科方法来进行口译研究。但是,在口译研究和实践中,文化及语用因素还是很少被涉及。但是,口译是一种跨文化交际的行为,不同的文化之间存在个各种文化差异,不同的语言之间也存在着不同的语用差异。正是由于这些文化差异和语用差异,导致译者在口译的时候会受到语用迁移。语用迁移导致译者在口译的时候会对异文化的源语信息形成错误的理解,导致错误的口译,最终导致交际的失败。语用迁移的原因正是由于译者跨文化意识的缺失,而这种跨文化意识的缺失译者在口译的时候通常不会觉察,等最终导致语用失误导致交际失败的时候才会有所觉察。所以译者需要注重培养自身的跨文化意识以及避免语用失误的语用翻译能力。本文一共分为四个章节。第一章首先回顾总结了关于异文化交流、语用失误及语用翻译的先行研究。关于异文化交流,大多数学者已经意识到并提倡在学习及教授第二外语的时候,要注重文化观念的培养。关于语用失误,在Jenny Thomas提出语用失误这个概念以后,很多学者对其进行了研究,将语用失误与第二外语的教学联系起来,分析了语用失误的原因,以及如何在使用第二外语交流中避免语用失误。关于语用翻译,国内外学者都对在进行翻译行为时如何进行能够避免语用失误的翻译方法进行了研究。第二章对本稿研究语用口译所用到的语用论的理论与语用论与口译的关系做了阐述。语用学是研究发话人利用语言和外部语境表达意义的过程,并且重视口语交际的动态特点:而口译也是研究相关语言理解和语言表达的。所以,借鉴语用学理论来探讨口译活动语用论的研究对象侧重于口语方面,所以使用语用论研究口译可以拓宽口译研究的视点。随后阐述了语用失误的概念及汉日互译中的语用失误的现状。第三章分析了语用失误的原因,并着重对中国人译员进行日译汉时语用失误是如何产生的进行了分析。本章使用了举例说明的方法,对日译汉及汉译日口译中语用失误发生的过程做了详细描述,目的是通过异文化交流双方的对语言的理解及心理活动,阐明语用失误是如何发生的,以及笔者对避免语用失误的意见。第四章对译员在口译有可能产生语用失误的话语时该如何应对做简单论述。作为中日交流桥梁的译员,为了能让不同国籍、不同民族、不同地区、不同社会阶层的中国人和日本人在交流时,互相之间不会出现非说话者本人意图的误解,了解并学会适当避免语用失误的方法是必不可少的。本章提出了提出了想要避免口译中的语用失误,译员需要提高自身的异文化交流意识以及提高自身的语用口译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