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言符号音义之间的关系不是完全任意的。本文用统计的方法,考察了民族语言、汉语方言的指示代词和现代汉语单音节反义词的音义象似性。统计的结果表明,指示代词的近指、远指、更远指的语音形式主要受语音音响度象似和复杂性象似两大动因支配,现代汉语单音节反义词的语音形式也受音响度象似动因的支配。近指的语音音响度低于远指、更远指的,近指倾向于用简单的音节形式,远指、更远指的音节更加复杂。现代汉语单音节反义词表反面的倾向于用音响度低的音,表正面的倾向于用音响度高的音。
现代汉语单音节反义词表反面的倾向于用仄声(上声、去声),表正面的倾向于用平声(阴平、阳平)。这也是音响度动因在声调上的表现。这种有趣的现象也可用标记理论理论作出很好地解释。Greenberg(1966)指出:任何一种语言,总是正面词为无标记项,反面词为有标记项。现代汉语的阴平、阳平的特点也是轻盈悠扬,上声比较费力,去声凝重短促。从标记的角度看来,阴平、阳平是无标记的,比较省力的,上声、去声是有标记的,比较费力。表正面的、反面的反义词就可以与平声、仄声两个范畴之间建立两组无标记组配模式:无标记组配无标记组配平声(阴平、阳平) 仄声(上声、去声)表正面的反义词表反面的反义词本文还从《现代语言学词典》所定义的“任意性”和“象似性”出发,指出这两个术语所指称的实体存在着很大的交叉。现在关于语言符号是任意性的还是象似性的争论,很大程度上就是这两个术语的理解之争。对“任意性”和“象似性”这两个术语的辨析有助于理解“任意性和象似性都是语言符号的根本属性”、“任意性和象似性是辩证统一的”等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