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钢铁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型产业,是技术、资金、资源、能源密集型产业,钢铁生产的技术特点决定了规模经济在钢铁产业中的重要地位。我国钢铁产业在经历了几十年蓬勃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隐藏着严重的产业结构矛盾问题,产业集中度低是其中最为突出的问题。产业集中度低使得企业既无法实现规模经济效益,也制约了自身的技术创新,同时也限制了国际竞争力的提升。近几年来,国家出台一系列政策鼓励钢铁企业重组整合,可见我国已经充分认识到国内钢铁产业发展的瓶颈,并积极解决这一问题。本文旨在分析我国钢铁产业近几年的重组对市场结构的影响,以及重组对于市场绩效的影响,验证我国钢铁产业重组是否取得应有的效果。本文首先介绍了钢铁产业的重组进程,研究范围界定为横向重组。目前我国的钢铁产业重组处于第三阶段,属于加速推进阶段。铁矿石价格谈判失利,中小企业技术水平落后,钢铁产业政策的支持都是这一阶段重组的原因。通过重组,有利于提高对上下游产业链的控制力,形成规模经济,控制投资和产能的规模,优化产品结构。其次,分析钢铁产业重组对市场结构的影响,具体从进入壁垒、退出壁垒、市场集中度、企业规模进行分析。在国家颁布钢铁产业政策之前,我国钢铁产业的进入壁垒较低,退出壁垒很高,受高额利润的驱使,大量中小企业进入钢铁产业,地方政府对作为纳税大户的钢铁企业也给予了较大的支持,钢铁产业的发展呈“逆集中化“趋势。进行重组以后,我国钢铁产业的进入壁垒提高,由于国家政策的导向,退出壁垒稍有降低,市场集中度呈逐渐上升趋势,单个企业的市场份额提高,形成了几家较大规模的企业,但是与国外相比,仍存在着集中度低的特点。再次,分析重组对于企业行为的影响,从新产品创新、淘汰落后产能、人才培养方面进行分析。进行重组后,企业在新产品创新和淘汰落后产能上均加大了力度,对人才培养方面也加大了投入。最后,采用计量回归模型分析钢铁产业重组对于产业绩效的影响,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1,重组对于经营绩效的影响;2,重组对于技术进步的影响。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市场集中度对总资产贡献率、工业成本费用利润率、流动资产周转次数产生负的影响,可能是由于以下原因:一是铁矿石、焦炭、废钢等主要原燃料采购价格的提高;二是国际市场需求萎缩;三是贸易保护;四是汇率变动的影响。在分析重组是否促进技术进步时,得出市场集中度与技术进步呈正相关关系,这说明存在着重组促进了技术进步。根据结构、行为、绩效的分析结果,对我国钢铁产业重组提出建议:在今后的重组中,要发挥国家宏观调控和市场机制的双重作用,同时完善资本市场;坚持技术创新,保证增量结构优化;完善淘汰机制,加强重组后期企业各方面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