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平视角下个人所得税住房租金费用扣除研究

来源 :东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C33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8年我国对个人所得税进行了进一步改革,其中引起广泛关注的政策之一就是新引入的六项专项附加扣除,尤其结合我国具体国情实施的住房租金专项附加扣除,旨在减轻租房群体的负担,成为一大亮点。以2019年的数据为例,全国范围内流动人口占总人口比重接近20%,绝对数量达到2.36亿人口,而人口流动带动了租房需求,因此在我国与住房租金相关的费用扣除极具现实意义。本文将从公平视角出发,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6)数据库,对住房租金费用扣除进行研究,测算该项附加扣除对公平的改善程度。通过收入不良指数、基尼系数和MT指数三项分析指标,实证结果表明:采用单一费用扣除时个人所得税调节收入分配的效应最明显,而无论采用何种方式进行住房租金费用扣除,都会削弱上述效应,受益群体更多为中高收入的租房群体,因此收入差距反而会扩大,损害社会公平。对此本文在分析该政策存在不足之处的基础上,借鉴其他国家个人所得税租房费用扣除的相关情况,综合考虑我国实际情况后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论文总共由六部分构成。第一部分导论。首先,阐述研究背景以及研究的理论、现实意义;其次,整理和总结国内外个人所得税费用扣除相关的著作;最后,说明本文开展研究的方法和结构。第二部分与个人所得税住房租金费用扣除相关的理论分析。首先,定义个人所得税住房租金费用扣除的标准和方法;然后,阐述个人所得税住房租金费用扣除的相关理论依据;最后,将针对第三部分实证分析指标进行介绍,为后文做铺垫,分别是收入不良指数、基尼系数和MT指数。第三部分个人所得税住房租金费用扣除效应的测算。针对个人所得税的调节效应,考虑到不同的扣除方式进行定量分析。实证分析中有四种情形,包括个税税前、基本费用扣除、基本费用扣除+现行定额扣除、基本费用扣除+据实扣除。通过三项分析指标,分析住房租金费用扣除带来的收入再分配效应以及是否能改善公平。第四部分我国个人所得税住房租金费用扣除的现状分析。首先详细阐述目前现行的住房费用扣除的规定;然后提出现行政策下存在的问题。在现行扣除标准下会损害社会公平,而且以省会(首府)和人口作为划分扣除标准存在不合理性,同时扣除标准设置没有考虑家庭因素,公租房群体费用扣除标准也值得考虑。第五部分个人所得税住房租金费用扣除的国际经验和启示。首先,归纳已设置和未设置住房租金费用扣除的国家(地区),针对具体国情做出分析;其次,针对我国的现实体制得出启示,分析我国设置住房租金费用扣除标准的必要性和合理性。第六部分优化个人所得税住房租金费用扣除的建议。从公平视角出发,提出政策建议,考虑如何更好地设置住房租金费用扣除标准,从而强化个人所得税对收入分配的改善效应。
其他文献
“独角兽企业”是最近几年才出现的一个新的概念,自出现以来便在全球范围内的各个领域(尤其是在科技与投资领域)受到了大量的关注。20世纪10年代以来,中国也相继出现了大量的独角兽企业,其数量和整体企业估计价值都即将与美国看齐。不过,由于越来越多的独角兽企业开始兴起和上市,其价值评估方面存在的漏洞也就越来越显著。由于独角兽企业本身所独有的性质,譬如:一、其发展速度较传统企业来说非常迅速、没有可以参照的企
自2000年以来,全球经济发展愈发迅速,资本经济也出现高速发展的态势,并购作为企业快速扩张的手段之一,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运用。就目前全球的经济状态可知,企业并购俨然成为一种态势。企业要想占领广阔市场、享受重要资源,并购是最佳可选途径之一。近年来,我们企业并购成功的案例与失败案例均不在少数,因而在企业并购中,有关各方除了关注并购双方企业的资质水平,同时也应重视企业并购后的经营与管理,实现企业并购的协
随着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大气污染已进入多污染源影响、多地区关联、多过程演化的区域复合型阶段,严重影响居民生活与身体健康,为环境治理带来巨大挑战。一方面,各地区经济产业发展现状和大气污染治理水平存在差异,不同区域污染来源与排放原因不尽相同;另一方面,区域贸易可能引致生产地与消费地的空间错位,隐含转移机制使得环境成本与经济收益出现脱钩现象。因此,理清大气污染现状,量化隐含转移路径,考
现金流在现代企业各种活动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都是围绕着现金流进行的,就像血液在人体中起到的作用一样。这次新冠疫情不同程度地波及到了中国的各行各业,其中现金流成为了关乎许多企业存亡的关键性因素,现金流对企业的重要性再次受到人们特别是行业从业者的瞩目。价值链理论为现金流管理提供了战略决策基础,通过分析企业价值链中各个价值创造环节的特点,可以将企业现金流管理的关键环节与价值链中的各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性观念日益开放,婚前性行为、婚内出轨等现象也随之出现,这就导致了欺诈性抚养问题的产生。所谓欺诈性抚养,理论界普遍认为是指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乃至离婚以后,夫妻一方明知其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生子女与另一方无血缘关系,而使另一方误以为其为子女,从而承担该子女的抚养义务。欺诈性抚养是复合型问题,不仅涉及当事人的身份认定,还涉及到当事人的财产权益。我国关于处理欺诈性抚养案件的规定,
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全球网络信息化建设得到了井喷式提高,企业之间愈加便捷的联系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与此同时,正是由于技术的发展使得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了大幅提高,这些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给企业的日常经营和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尤其是零售行业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的交易信息,这使得传统的事后审计模式难以满足企业的需求。因为传统审计很难在第一时间发现隐藏在大量数据之下的财务差错、隐患和风险问题,这可能
2008年金融危机后,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对金融工具准则进行了相应调整。财政部为解决上市公司在修订后准则的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在2017年4月修订了金融工具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企业会计准则第23号——金融资产转移》和《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会计》。与原准则相比,新修订金融工具准则在金融资产的初始计量与后续计量等方面进行了完善,即包括金融资产分类方法
近年来,国家经济发展态势由高速度向高质量进行转型,为响应国家产业结构转型的要求,企业开始通过并购重组的方式提升协同效应,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以实现新时代背景下的快速发展。由于国家政策的支持与资本的青睐,半导体等高新技术企业开始进行频繁的并购、上市与重组活动,而这些企业活动能否顺利进行,很大程度上依赖能否对企业价值进行合理的评估。如何合理的评价并购估值带来的一系列风险,准确的对标的企业进行估值是高新
员工持股计划作为企业管理的一项激励制度,自80年代引入我国后的发展一波三折,曾一度被监管部门暂停实施。直到2014年相关指导文件的出台后,上市公司积极响应,员工持股计划才得到了全面的推广。但近几年来,上市公司员工持股计划失败的情况频频发生,引发了理论界与实务界对上市公司员工持股计划的动因以及实践效果作用的论证讨论。在以往的案例研究中,学者多是对员工持股计划成功案例研究,探究员工持股计划在经营绩效等
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国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于2013年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2020年,中央提出了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一带一路”倡议是促进外部经济循环中的重要战略。自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合作交流不断推进,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就,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国际组织参与其中,各个领域的联系日益加深,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不断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