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14启动子-159位点基因多态性与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性研究

来源 :延边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eyongf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延边地区人群中2型糖尿病患者(T2DM)CD14启动子C-159T多态性分布,探讨该基因多态性与糖尿病肾病(DN)的相关性并且对DN发病的危险因素进行研究。研究对象及方法:对象随机选取在我医院健康体检者145名:男102名、女43名,平均年龄(60.4±9.7)岁作为正常对照组,临床和实验室检查均正常,排除肝、肾、内分泌和心脑血管疾病;选取2004年12月~2007年12月在本院内分泌科住院的T2DM患者308例(男174例、女134例),平均年龄(55.1±6.9)岁。T2DM诊断依据1999年WHO诊断标准,排除妊娠、肿瘤、外伤、急性感染、心、肝疾病及服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噻唑烷二酮类药物者。根据24小时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将T2DM患者分为非DN组(UAER<0.5g/24h)和DN组(UAER>0.5g/24h)。所有受检对象均为延边地区无血缘关系个体。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对延边地区人群中308例T2DM患者及145名正常对照组者CD14基因启动子-159位点进行基因型分析,同时对308例T2DM患者(其中76例并发DN)的临床资料及生化指标进行回顾性分析。用SPSS 10.0软件包进行分析。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采用基因直接计数法计算,各组间基因型及基因频率比较采用x~2检验,以发病时间为横轴,以发病率为纵轴,绘制T2DM患者及各基因型患者发生DN的人数发病率曲线。308例T2DM患者各项生化指标的数据均以(?)±s表示,行q检验;率行x~2检验;相关关系行logistic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 CD14启动子-159位点基因多态性在正常对照组和T2DM患者中的分布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未发生DN和发生DN的患者中,CD14启动子-159位点纯合子CC基因频率与杂合子CT及纯合子TT基因频率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2) T2DM患者在10年和20年时,发生DN的百分率分别为:13.3%和23.4%;纯合子CC基因型T2DM患者发生DN的风险高于杂合子CT及纯合子TT基因型患者,其优势比为(OR=1.621,95%CI:1.010~1.737)。(3) logistic回归分析示:DN的发生与高血压、病程、空腹高血糖、C反应蛋白及低密度脂蛋白密切相关(p<0.05或p<0.01),与年龄、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肌酐、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及体重指数无关(均p>0.05)。结论:(1) CD14启动子C-159T基因多态性与T2DM的发生无关,但其中的CC纯合子基因是T2DM患者进展为DN的遗传学风险因素;(2)高血压、长期病程、空腹高血糖、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升高及炎症反应是2型糖尿病患者发展为DN的重要风险因素。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病变特点与冠心病危险因素及其聚集之间的关系,为冠心病的治疗和预防提供理论和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分析,收集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之间心血管内科
目的:观察肺血减少型先天性心脏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表达水平的变化规律及其肺细小动脉的病理学结构变化,探讨肺血减少型先心病血清VE
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部分展开论述:  第一部分 基于非高斯分布高b值水分子扩散(DKI)对脑膜瘤病理学类型和细胞增殖程度研究  目的:探讨非高斯分布模型高b值磁共振成像(dif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