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病变特点与冠心病危险因素及其聚集之间的关系,为冠心病的治疗和预防提供理论和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分析,收集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之间心血管内科住院进行冠状动脉造影者共600例,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用冠状动脉造影图像处理系统进行测量,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冠状动脉狭窄≥50%者为冠心病组,无狭窄或狭窄<50%者为非冠心病组,根据病变损害的程度进行评分。根据管腔受累内径50%-75%、≥76%者定为轻、中度以上狭窄。根据冠状动脉主要血管受累支数定为单支、双支以上病变。取患者空腹血送检验科常规化验。结果:(1)随年龄的增长,SBP、DBP、CREA、FBG、TC及TG的平均水平均呈升高趋势(P<0.05),而TBIL和HDL-C的平均水平均呈下降趋势(P<0.05);但LDL-C和UA的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吸烟率及高血压、糖尿病的患病水平在不同年龄段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脂异常无统计学差异。随年龄的增长,单支病变、双支以上病变及LAD、RCA、LM、LCX血管病变的水平均呈增高趋势(P<0.05),而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冠心病组中年龄、SBP、DBP、TC、TG、LDL-C、HDL-C、CREA、TBIL、UA、FBG的平均水平与非冠心病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冠心病组男性、高龄(≥60岁)、高血压、糖尿病、吸烟、血脂异常者比例均明显高于非冠心病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随着伴发危险因素数目的增加,冠状动脉造影阳性率也明显增加,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动脉病变支数与狭窄程度及LCX血管病变受累明显增加(P<0.05),LAD、RCA、LM病变与危险因素数目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经Spearman相关分析表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患者的年龄、SBP、TC、TG、LDL-C、UA、FBG水平呈明显正相关(r=0.169~0.107,P=0.002~0.047),与HDL-C、TBIL呈负相关(r=-0.136~-0.600,P=0.012~0.000),与性别、DBP、CREA无相关性。冠状动脉病变支数与患者的年龄、DBP、SBP、LDL-C、UA、FBG水平呈明显正相关(r=0.136~0.261,P=0.012~0.000),与HDL-C、TBIL呈负相关(r=-0.124~-0.279,P=0.022~0.000),与性别、TC、CREA、TG无相关性。结论:(1)冠心病患病率随着年龄、吸烟率、SBP、DBP、FBG、TC、TG、LDL-C平均水平的增高而上升。(2)冠状动脉病变与病人的年龄、吸烟、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有密切关系。(3)伴发危险因素数目越多,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越高,而且危险因素的聚集可致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加重和范围扩大。